路的意義在於彎轉起伏


 


 


假如我們在延向天邊的平坦通直的大道上一直走下去,我們的雙腳只能機械地重複同一動作,何其枯燥!還好,天下還沒有一條這樣的路。整個大地既有茫茫大漠,也有重重關山;既有密密森林,也有江河迴旋。路於此間能“直坦”麼?路的意義在於彎轉起伏。


 


人生的路也是彎轉崎嶇的。假如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一切都一帆風順,生老病死,順理成章;沒有經受過坎坷、挫折,就一定感覺不出人生的意義,不知道自己擁有的來之不易,因此,便不懂得珍惜。因為沒有歷經奮鬥的艱辛,便沒有收穫成功的喜悅和幸福的感受。待到回首時,便感覺人生平淡無味。


 


如今的父母嬌寵孩子,“捧在手裏怕掉,含在口裏怕化。”便是忘卻了路的意義。既然人生是一條路,那麼這條路就一定有彎轉起伏,放手讓孩子獨立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酸甜苦辣皆嘗過,他才有完美的人生。一切都為孩子鋪好路,這路上稍有不慎,他便容易跌倒、骨折、受傷,甚至頹廢、殘廢。


 


拜金思想薰陶下長大的孩子即使念了大學,也不一定弄懂了“路”的含義,走出校門,眼高手低,就業難,蝸居家中“噬老”、“啃老”,靠白髮父母賺錢養活,心安理得者大有人在。是父母之過,亦是教育之過。


 


一些孩子任性、霸道、自私、貪婪,脆弱得只要聽到不同意見,便反叛、自殘、自殺。與父母對抗,視老師為仇;效電視妄動,遇挫折頹廢。人生沒有目標,或妄自尊大,皆因大人教育失誤,後果則要無辜的孩子承擔。


 


古往今來,人的心智教育都是從認識“路”開始的,走什麼路,做什麼人?路上會遇到什麼,該怎麼辦?走道不識路,我們會停下腳步打聽。指路正確,可以順利到達目的地;反之則可想而知。


 


於是,孩提時代我們便知道諸如:《孔融讓梨》、《刻舟求劍》、《亡羊補牢》、《懸樑刺股》,《鑿壁借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先人在孩子各個年齡階段進行教育都有經驗的總結可以借鑒。


 


文章構思巧妙,寫得彎轉起伏耐看,人生彎轉起伏才有真正的意義。奮鬥了,收穫了,才有成就感。學會放手吧!經風雨,見世面,摸爬滾打後,孩子才能學會“走”彎轉起伏的“路”,家長才放心,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網路文章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yJXkIm2ZGRk4dJ3cZGPCETY4/article?mid=428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