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免會吵架,媽媽跟爸爸抱怨,說孩子頑皮變壞了。


爸爸的第一個反應是「說服和安慰」,「哪個孩子不吵過架,他們不是變壞啦。 」





結果,媽媽生氣未消,覺得她的感覺沒有被尊重,爸爸為了自己的安慰沒有達到意料的效果,同樣陷入負面情緒中。


正面加上負面,卻變 成了兩個負面,真是奇怪的算式。


這個情緒公式,居然排得上日常生活常態,每天在公司、組織、學校和家庭一再發生,為什麼用正面抵擋負面總是無效?


因為這樣的互動 總是充滿爭辯、說服的意圖,甚至嘲弄,反而用負面來消解正面比較 容易辦到,稱為「潑冷水」。


那麼,該如何消解擁有包括挫折、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的人呢?


心理學家彼得.柏瑞曼從老婆的一番話得到了啟示,他老婆說:


「我只 是不想覺得孤單,我需要你的瞭解,一起來想辦法。如果你能夠分享 我的挫折感,我也想要知道。」


柏瑞曼因而歸理出一條法則:面對負面的人,你不需要改變反應,只需要重新導引這種情緒。




想要導引對方的情緒,靠的還是人際的基本功:瞭解。


瞭解、尊重對方負面思緒的內容,他們為什麼抱怨、挫折、失望或生氣。同樣也讓 對方感受到,你是瞭解他們的。


 


其實,你當然不認同,也不贊成他們的負面思緒,否則,你們就是沆瀣一氣,不會有想改變對方的念頭。


但是,請找一個同意對方的切入 點,同意他們的某部分感受,一樣,也要讓他們知道。




對方做出負面思緒時,會期待看你如何接招,如何做出反應。


如果你沒有反應,就不會有續集,當然也可能因而使他們更加挫敗、灰暗。


 但如果你的反應是瞭解,他們會放鬆防衛,較能夠接納你接下來塞給 他們的東西。


沒有人天生就是全面悲觀或負面的,即使最晦暗、低潮的人裡面,也會存在一點點的火星或亮光,請試著點燃這些火星,在全盤的負面裡 注意到任何正面的事物。


有位諮商師就說當勸說安慰都沒用時,會轉個方向:「嘿,你把你的心情表達得很好,是怎樣辦到的?」


有一次,當事人連這點表達能力 都欠缺時,他說:「嘿,你一身黑衣服上的那個白色搭配真時髦,很 有觀念喔。」


對方停頓10秒,笑了出來,在全然黑暗裡,總還見得 到亮光。


從負變正,需要的不是算數,而是人性中的化學變化。 


 



圖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 我會馬上刪除!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K73rYSDHRhsiaGUNnASSWcLPw--/article?mid=1028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