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引述:吳若石神父新足部健康法



腳底按摩治百病



01 前言



 當你經過公園時有沒有發現許多小碎石鋪成的道路,走在小石子路上,雖然會痛,但卻可以刺激穴道,治療疾病喔!風行多年的腳底按摩便是利用相同的原理來治療,請看以下的分析報導.....



02 腳底按摩的歷史



 一般人提到腳底按摩,就會想到將「腳底按摩」引進台灣的吳神父。其實,「腳底按摩」約在四千年前起源於中國,是屬於中國古代傳統醫學的一部份,和同樣是傳統醫學的「針灸」屬於相同原理的治療方法。「腳底按摩」在中國經歷了各個朝代之後,到了唐朝時傳入日本,成為今日的「針灸」和「足心道」;到了元朝時傳入歐洲。  雖然「腳底按摩」起源於中國,但卻沒有在中國普遍流傳, 這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天災人禍不斷, 使得從黃帝時代就發明的「腳底按摩」這份文化遺產幾乎消失殆盡。



二十世紀初,美籍 醫師 Dr.William Fitzgerald 利用現代醫學方法研究、整理有關此種「區域治療」的理論, 在醫學界公開發表後,才漸漸引起西方人士的重視。「區域治療」的創世人是菲特茲格拉得博士,出生於美國, 從在巴黎、倫敦等地服務多年,晚年定居紐約; 菲特茲格拉得博士承襲布 雷斯勒 博士的理論,在維也納從事穴道和身體各器官間的治療研究。 1582年,亞當姆斯(Adamus)和阿塔堤斯(A'tatis)兩位博士也將腳部療法介紹到歐洲,同一時間, 巴爾 博士(Dr.Ball)也利用穴道來治療內臟器官,成效卓越。至於台灣的「腳底按摩」歷史就要追溯到瑞士籍的吳神父了,民國六十七年時,吳神父飽受關節炎之苦,經過中西醫的治療,總還是沒辦法根治;同是瑞士籍的一位修士告訴他一套免服藥的「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想不到試過幾次之後,多年來的關節炎居然康復了,這也引起了吳神父的興趣,他開始研究閱讀關於「腳底按摩」的書籍,也開始慢慢替人按摩,效果都是看得見的。 回到台灣後,吳神父就在他所服務的台東市寶桑路天主堂開始訓練教友們,並在教堂內為人按摩治療,之後「腳底按摩」就傳遍整個台灣及全世界。



03 「腳底按摩」的原理



 身體的不健康,多半是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古時候的人鎮日赤腳在田中工作,腳底直接接觸地面,因而受到刺激,促進循環,然後流汗喝水,完成了一個新陳代謝的正常循環,發揮人體的治禦本能,所以,古人的身體比現代的我們健康許多。「腳底按摩」就是依照刺激穴道的原理,來做治療。



 「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變器官或腺體的反射區帶,使其恢復原有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醫學的一門傳統醫療方法。



 我們的身體藉著新陳代謝作用,達成排除體內廢物與毒素的功能。散佈在全身的淋巴系統、腎臟、大小腸、皮膚等,都是排除新陳代謝作用所產生的廢物的主要器官。如果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則體內的廢物與毒素無法排除,身體就會不健康。「腳底按摩」能藉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區,使血液循環順暢,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作,達到治療的效果。



 反射區帶皮膚下面的神經末梢附近,就是反射區所在。有些反射區像檸檬一樣大,如肝臟反射區;有些則小如大頭針的針頭一般(甚至更小),如腦下垂體反射區。 大體上,反射區的大小和其對應器官的大小成正比。



 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成為痛點。每個痛點的觸覺反應不同:有的摸起來像沙子,有的呈現顆粒狀,有的只有腫脹的感覺。按摩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在病人還沒叫痛之前,就感覺到結晶的存在。第三醫學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己恢復並保持正常功能的醫療法(一般用吃藥、打針來治療疾病,稱為第一醫學;物理治療、超音波治療等稱為第二醫學。這兩種醫學理論,只能治標,無法根治,因此面臨無法突破的境界),這是未來的醫療趨勢,也有很多醫學家正在努力研究的一門醫學,腳底反射區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它能造福更多的病患。



04 「腳底按摩」的功能



 根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腳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暢通、消除疲勞。



排瀉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



增進內分泌平衡、養肌美容。



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



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



恢復退化器官機能、預防生病。



免打針、免吃藥、療效神奇。



05 「腳底按摩」的時間



 常一次按摩一個人,大約需要花三十分鐘的時間。若是身體較虛弱者或是較不能忍受疼痛者,就應該減少按摩的時間。



 如果是嚴重的心臟病或是腎臟病患者,按摩至該器官反射區時,最好按摩三至五分鐘左右。此外,為罹患嚴重心臟病患按摩時,要控制好力量。



 



06 按摩多久才可痊癒



 「腳底按摩」能夠治療許多疾病,但對於治禦疾病的機率有多少,就不是非常可以確定的



 同樣的病有些人效果非常好,很快就治禦了,有些人卻效果不良,這是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的緣故,且和生活太度的樂觀或悲觀、工作輕鬆或忙碌、生活環境的品質、生活作息的規律...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07 「腳底按摩」後喝水的重要性



 在接受「腳底按摩」治療後的人,反射區經過刺激後,使得反射區及血液內所集結之沈澱物、毒素等等,經過腎臟、輸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體外。因此,每次的「腳底按摩」後,都必須喝300 -500c c的水,才能將體內的毒素及沈澱物排出體外,若是沒有喝水,效果可能降低許多。



 「腳底按摩」後的反應現象:



1. 疲倦:



 按摩後如果感覺疲倦,就應該多休息一下,因為按摩後血液循環增強,身體較疲倦,自然就比較容易入睡。疲倦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依每個人的體質及身體狀況不同而異。



2. 口乾: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但發生口乾也是正常現象,只要在按摩後多喝水即可。



3. 酸痛:



 被按摩者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酸痛的地方,在按摩後反而感覺酸痛,這是因為該部位早就有潛伏著毛病,或是以前曾經發過病,經按摩刺激治療後,提早反應。酸痛感覺應該在3-5天後就會消失。



4. 胃口變好:



 通常患者在接受按摩約一周之後,食量會慢慢增加,這屬於正常反應。



5. 手心發汗或全身流汗:



 因為剛開始接受按摩者,或許會有些許懼怕與不安,或有一點點疼痛,在這樣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流汗,此時,應盡量放鬆心情。



6. 尿液會變色:



 病情較嚴重者,在接受按摩數天之後,尿液會有不透明的狀況發生,或有黃色或白色的分泌物出現,這是患者被按摩後所排出的毒素、沈積物等等。



7. 舒服、輕鬆、好睡:



 這是大部份接受「腳底按摩」的人會有的正常反應,因為經過按摩後,血液循環舒暢,自然就會出現舒服、輕鬆、容易入睡的現象。



08 健康淺談



 嬰兒出生即會啼哭,有些人解釋為他不願意來到這個世界,更有些人藉助宗教的故事,解釋得更為離譜。其實這是他脫離母體、獨立呼吸所必須的行為;為了適應新的環境,他必須做更多的努力,適者生存,否則自然淘汰。生命如此,健康更是如此;早期的農業社會,經濟落後、民眾普遍貧窮,且勞動過度、營養不良,一般大眾平常所追求的就是吃飽和休息,其實這也是一種體力和精神的調劑。 



今日台灣工商發達,民眾普遍富裕,生活觀念、型態都在改變,若再像以前的大吃大喝,那就不符合健康的要求了;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休閒,可以適度減輕現代生活沈重的壓力,而這也是目前政府與民眾重要的共同課題。



 足部反射區推拿,就是一般人所稱的腳底按摩,是先賢經驗的累積;衛生署將它列為民俗傳統療法之一。它的理論基礎是「適當的刺激足部末稍神經能反射大腦中樞神經的微妙互動,並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內分泌及平衡自律神經」。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併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佈的縮影。透過刺激反射驗證,正確無誤。人的雙腳,距離頭腦和心臟最遠,人類在站立的時候,血液循環往下容易,而往上則較為困難,加上雙腳沒有病痛的話,一般都不太注意,因此位居下方的雙腳容易聚積一些代謝物質。久而久之,影響了血液循環的流暢和新陳代謝的正常,而神經反射也會表現異常, 人體功能就慢慢的逐漸退化。



 年輕人活動比較多,這種情況較不明顯,中年以後,體能過了顛峰期,事業、應酬的忙碌或因照顧家庭兒女的投入太多而忽略了適當的運動、休閒、情緒調整等等,漸漸的身體各部器官組織,功能不足的現象逐漸顯露出來,於是失眠、頭痛、肩頸僵硬、腰酸背痛、消化不良、容易疲勞、性功能減退、生理失調、黑班老化等等,都會提前來報到。



 其實有很多身體不適的現象,並不是病,若不是太嚴重的話,是不必服用藥物,只要調整合乎健康的起居生活,加上適當的運動和正確的情緒管理,持之以恆,一切都可以自然恢復。若能再配合可刺激神經反射、改善血液循環的足部反射區推拿,那麼健康的恢復,更可事半功倍。



 現代生活忙碌的朋友,請善加利用,上天賜給我們,自然恢復健康的最佳方法「足部反射區健康法」。



09 腳底反射區圖解



左腳反射區



1.額竇反射區



2.腦下垂體反射區



3.大腦反射區



4.小腦和延腦反射區



5.三叉神經反射區



6.脖子反射區



7.副甲狀腺反射區



8.甲狀腺反射區



9.支氣管反射區



10.肺臟反射區



11.眼睛反射區



12.後腦反射區



13.耳朵反射區



14.肩膀反射區



17.腹腔(太陽)神經叢反射區



18.胃反射區



19.十二指腸反射區



20.胰臟反射區



21.腎上腺素反射區



22.腎臟反射區



23.輸尿管反射區



24. 膀胱反射區



25.橫結腸反射區



62.降結腸反射區



28. 直腸反射



29.肛門反射區



30.小腸反射區



31.大腿反射區



32.心臟反射區



33.脾臟反射區



41.喉頭反射區



61.肘關節反射區



腳內側反射區



35.下半身淋巴腺反射區



49.髖關節反射區



52.坐骨神經反射區



54.子宮頸反射區



55.尿道.陰道().陰莖()反射區



56.子宮反射區().攝護腺()反射區



57.頸椎反射區



58.()椎反射區



59.腰椎反射區



60.尾椎反射區



腳外側反射區



14.肩反射區



34.上半身淋巴腺反射區



48.肋骨反射區



49.髖關節反射區



50.卵巢().睪丸()反射區



51.輸卵管().輸精管()反射區



52.坐骨神經反射區



53.膝蓋反射區



61.肘關節反射區



腳背反射區



11.眼睛反射區



13.耳朵反射區



34.上半身淋巴腺反射區



35.下半身淋巴腺反射區



36.橫隔膜反射區



37.胸口和乳房反射區



38.平衡神經(內耳迷路)反射區



39.呼吸系統反射區



40.食道反射區



41聲帶反射區



42.喉頭反射區



43.扁桃腺反射區



44.下顎(顏面神經)反射區



45.上顎(顏面神經)反射區



46.鼻子反射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