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昌/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

中醫強調「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在寒冬季節裡,萬物皆閉藏蟄伏,人類的新陳代謝也隨之減緩,免疫力也因之下降。在這個時候,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健康出發。



1.生活守則:古人認為冬天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所以習慣早起運動的人,應待陽光出現,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

注意「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亦即要注意避寒,但也不要成天待在暖氣房裡,或者總是穿著厚重的衣物,做太激烈的運動,因為流汗過多,將迫使陽氣經由皮膚散發出體外,如此有違冬天養藏之道。

夜裡則要注意空氣流通,不要怕冷而蓋著厚被蒙頭大睡,以免吸入太多汙濁的空氣,造成隔天清晨頭昏腦脹、精神不振。

2.飲食守則: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連涼性的蔬菜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

喝酒或吃些辛辣的食物,能讓人有溫熱的感覺,但如果過量,也會流汗而使陽氣外洩,可說是過猶不及。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應先調理好才能進補,否則不但不會吸收,且徒然增加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3.預防感冒:冬天感冒的發病率較高,要特別注意防範。如果有頭痛、鼻塞、怕冷、想吐等風寒感冒的徵兆時,可用洋 三分之一顆切絲、黑糖少許、一飯碗水,大火煮滾,小火再續煮十分鐘,剩半碗溫服,但多汗或有狐臭者忌用。

流感流行季節,可用醋熏蒸法來做室內消毒,即每立方公尺空間用食醋五到十毫升加水一到二倍稀釋後,放在砂鍋或鋁鍋內,加熱蒸熏兩小時,每日或隔日一次,可有預防之用。

4.肌膚保養:冬天氣候乾冷,人體為了減少熱量的散失,表皮血管會收縮,但也會使得血液循環減慢,皮脂腺功能降低,導致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若加上寒風吹襲,皮膚就會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

可多吃些含黏液質的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以提高血液中膠質含量,增加細胞內水分的保存。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抓得又紅又癢,龜裂且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

5.關節保養:手腳關節常暴露在外,容易失溫而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變差,特別是關節炎患者,寒冬更是難熬。故關節必須注意保暖,避免吹到冷風,並可在睡前以溫水泡腳,有改善循環、幫助睡眠的功效。如果痠痛嚴重,也可請中醫師以溫經祛寒、活血通絡的藥物來治療。



【2004/01/0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