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每天傍晚,寺院裡的僧人在唸誦經文時會讀到一句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句話是提醒出家人:一天又過去了,自己如同處在淺水中的魚兒一樣,容易被飛鳥和漁民所捉;面對生死的無常,應當精進努力修行,不可懶惰荒廢時光。

佛陀曾問弟子一個問題:人的生命中,自己能夠把握的時間究竟有多長?有的弟子說50年,有的說30年,有的說10年、1年,甚至有人說短短幾分鐘,佛陀認為都不對。直到有弟子答道“呼吸間”,佛陀才給予肯定:“出息不還則屬後世,人命在呼吸之間耳!”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曾多次讓弟子們思考死亡。有人覺得這是佛陀讓大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當死亡來臨時好坦然面對。其實不完全如此。思考死亡不僅讓我們珍惜活着的時光,更重要的是通過直面死亡,體會到無常。
 
 
 
 
***
 
 
分享自:學佛天地の見聞、思、修。
每天傍晚,寺院裡的僧人在唸誦經文時會讀到一句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句話是提醒出家人:一天又過去了,自己如同處在淺水中的魚兒一樣,容易被飛鳥和漁民所捉;面對生死的無常,應當精進努力修行,不可懶惰荒廢時光。

佛陀曾問弟子一個問題:人的生命中,自己能夠把握的時間究竟有多長?有的弟子說50年,有的說30年,有的說10年、1年,甚至有人說短短幾分鐘,佛陀認為都不對。直到有弟子答道“呼吸間”,佛陀才給予肯定:“出息不還則屬後世,人命在呼吸之間耳!”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曾多次讓弟子們思考死亡。有人覺得這是佛陀讓大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當死亡來臨時好坦然面對。其實不完全如此。思考死亡不僅讓我們珍惜活着的時光,更重要的是通過直面死亡,體會到無常。

 

  

 

 

 

 

網路圖片整理上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reokimo 的頭像
    oreokimo

    培迪 的痞客邦部落格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