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你有多少認知?!


 


  血壓〞一個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卻大都缺乏正確觀


  念,根據衛生署公佈的87年台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中,高


  血壓性 疾病排行第九位,但如果將高血壓引起的併發正如


  :腦血管疾病〈第二位〉、心臟 疾病〈第三位〉、腎臟疾


  病〈第八位〉等涵蓋再內,十大死亡原因終 究有四項羽高


  血壓有關。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飲食西化,生活


  力劇增,高血壓的發生率若不機極的預防及控制,恐對醫


      療或社會 成本造成極大的負擔!


              有關高血壓的保健論述,相信大家從報章、書籍、媒


  體時常見,筆者僅就平日病患就診最常提出的問題,將


  自己所學經驗提出看 以釐清疑惑。



 


1.什麼樣的情況才算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對高血壓的定義〈如表一〉,一般說來血壓


  高於14090mmHg就算是高血壓,但要注意的是,血壓


  會因狀況、測量方式而改變的;正確的良血壓方式是在量


  血壓前30分鐘補可抽煙極喝含有咖啡因〈咖啡、茶〉的物


  質,每次測量時需平靜休息至少5分鐘以上,單次血壓升


  高並不能就斷定是高,壓必須再不同時段連續測得三次


  以上血壓值超過140/90mmHg的血壓才算是高血壓。有些


 人平時就在家量血壓正常,一到醫院血壓就大於140/90mmhg


 ,這是因為壓力、緊張造成所謂的〝白袍高血壓〞〈又稱


 〝辦公室高血壓〞〉,切勿將此狀況誤認為是高血壓而擅


  自服用降血壓藥,造成低血壓或休克!



 


 


表一高血壓的定義與分類














分類收縮壓

mmHg


舒張壓 

mmHg

































































理想<120<80
正常<130<85
正常〈上限值〉130-13985-89
輕度140-15990-99
邊緣性140-14990-94
中度160-179100-109
重度>=180>=100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協會 1999年高血壓治療指引


 


 2.為什麼我會有高血壓?


     一般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高血壓兩種:


     原發性高血壓就是不明原因,大多數〈90-95%〉的高血壓都是屬於這一類,其真正致因不明,但推論是多發性因素導致,如鹽分攝取太多、壓力、酒精、肥胖、遺傳、環境因素等………。大多數的原發性高血壓則需針對血壓高的各種可能誘因治療。


     續發性高血壓就是可找到導致血壓升高的原因,疾病如:內分泌腫瘤、腎動脈狹窄、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服用影響血壓升高的藥物………等,及早將這些原因或疾病去除或治療,血壓極有可能恢復。一般而言,年輕高血壓〈30歲以前發生〉或原本血壓正常的老年人〈60歲以後〉突然血壓升高,都需要考慮是否為續性高血壓,詳查原因,加以矯正,避免產生高血壓併發症。


  3.高血壓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血壓高其實只是代表心臟血管系統產生病變的警訊,心臟就像一個幫浦,它所承接的血管系統就好比是水管,當血壓升高時就好比水管壓力上升,初期心臟幫浦會代償用力克服壓力。為使幫浦更有力;心臟會代償將肌肉曾厚,而造成左心室肥厚,這時就不單純是高血壓,已轉成〝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作功增加久而久之為舒緩腔室壓力,造成心臟擴大進而走向心臟衰竭一途。其他併發症則因血管會造成動脈硬化,而產生冠心病〈心絞痛〉、中風、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4.高血壓藥如何治療?


   高血壓治療可分為非藥物性及藥物性治療兩種:


      非藥物性治療又稱為生活型態調整〈Life-style modification〉其方式見表二,〈其內容日後再加以詳述。〉這是每一位為達理想標準血壓〈120/80mmHg〉和高血壓患者必須持之以恆奉行的生活方式;初期邊緣性或輕度高血壓患者若無合併不適症狀〈頭暈、頸部酸硬、胸悶、胸痛、心悸………等〉可先採此類方式治療;三至六個月,若無法將血壓控制治療目標,材考慮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中、重度高血壓,或輕度高血壓患者經非藥物性治療3~6個月後,需考慮降壓藥治療,目前降壓劑約可分為利尿劑、乙型交感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換酵素抑制劑、血管張力素接受器阻斷劑、甲型交感阻斷劑〈周邊及中樞型〉………等幾大類,不下百種,各有不同積轉及特性,需根據病患血壓狀況,及合併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痛風………等〉,由醫師處方調劑,切勿善自從藥房買取或借用其他高血壓病患處方服用!同時切記即使服用藥物治療,生活型態調整仍需繼續奉行,以減少藥量使用而達到理想血壓控制!


 


表二:生活型態調整〈非藥物性治療〉






































 1、維持理想體重 
 2、限制酒精攝取量每日30CC〈每日不超過啤酒720CC,紅、白酒300CC、威士忌60CC〉女性及體重輕者攝取量減半 
 3、規律的有氧運動〈每週至少三次以上,每次至少30-40分鐘〉  
 4、減少鈉的攝取〈每天不超過6克食鹽或2.4克納〉 
 5、增加鉀、鈣、鎂離子攝取  
 6、戒菸 
 7、減少飽和脂肪酸或膽固醇實務攝取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高血壓預防、偵測、評估、


治療聯合委員會1997年第六次報告


 


   5.降血壓藥有副作用,對肝、腎傷害很大?!


     不可諱言,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普遍而言,但國人對副作用的觀念都不太正確。任何藥物使用在患者身上,若產生非預期效果以外的作用可都稱為副作用。副作用的嚴重性從輕微可耐受〈如嗜睡、腸胃不適、藥物疹〉,嚴重到致命〈休克、致命性心律不整〉都有。藥物大都由肝、腎排泄,所以肝、腎器官而言的確有某種程度負擔。對肝、腎功能正常的病人大都不造成任何問題,只要慎選藥物、調整劑量、定期追蹤肝、腎功能,大致上也都不會造成傷害;若真有副作用產生,停藥或調整劑量,功能也多能恢復,故只要將任何不適現象告知醫師,例行檢測肝腎功能,即可避免副作用發生,且要有一正確觀念,〝藥物副作用是少部份人因體質、疾病狀況發生,大多數人都不會產生〞〈否豈不成為毒藥!〉切勿任意憑空採信仿間?「西藥都有副作用」之傳言,或倒因為果,延誤血壓控制而產生併發症,而後悔莫及!


  6.血壓在經降壓藥控制後正常,是否能該繼續服藥?


     高血壓在服用降壓藥後,血壓調整至正常是因為藥物的效果,若不繼續服藥,血壓必然會在升高,尤其是某些降血壓藥〈乙型交感阻斷劑、中樞交感神經抑制劑〉若驟然停藥,血壓會產生反彈現象,升到極高,所以不可貿然停藥;若患者在服藥期間因生活型態調整方式做到極佳狀態,血壓在服藥期間逐漸下降,可和醫師討論是否減低劑量〈一般血壓需穩定至少壹年,或下降效果非常明顯才考慮如此〉,但也不宜完全停藥。臨床上也常見有邊緣性或輕微性高血壓患者初次就診醫師就即開立降血壓藥予病患服用,而造成血壓急速下降,產生低血壓或休克〈全身無力、頭暈目眩〉,此時最好先停藥再找有經驗的醫師確定是否為需藥物控制的高血壓,否則先做非藥物治療〈生活調整〉觀察3~6個月再說!


   7.每天服用藥物這麼多,覺得麻煩或忘記服用


     隨著藥廠研發及製藥的進步,且為了配合病患服藥的順從性,目前降壓藥以發展出所謂〝長效性的藥物〞,這類型的藥物大多只要每天服用一次,最多兩次,由於其作用時間長,可涵蓋一天24小時血壓穩定的控制,而且萬一有一兩天忘記服藥,也不會使血壓立即的急速升高;但是這種劑型的藥物,剛開始作用所需的時間較長,故叫不適合用來立即控制中度以上的高血壓,但對血壓已逐漸控制的患者,可以和醫師討論使用長效型的降壓藥,減少服藥次數,增加服藥順從性,以達到均衡穩定的血壓控制!


  8.服用降壓藥後是否必須終身服用?


     高血壓的治療如前所述,邊緣性或輕度高血壓,經非藥物治療3-6個月及中、重度高血壓都必須使用降壓藥治療,一但進入藥物治療,大都需要終生服用,除非是輕度高血壓,經滴劑量藥物控制後,生活型態調整做的完善,而使的血壓逐漸下降,才可考慮減低劑量〈或許有機會停藥〉,但這種方式需在血壓控制至少穩定翌年以上才可。大多數中、重度高血壓患者,經服藥後急需終生服藥,切勿自行停藥!再次強調,生活型態調整對高血壓患者是必須終生奉行的,如此才有機會降低藥物種類數目或劑量,避免血壓惡化!


  9.血壓突然增高時,該怎麼辦?


     很多病患或醫師再患者血壓升高時,會使用短效降壓藥〈如鈣離子阻斷劑Adalat舌下含食〉,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是對各種患者都適當,因為急速降壓的血管擴張劑搭都會引起反射性的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跳加快,對有冠心病〈心室絞痛〉的患者會造成心臟缺氧惡化;且急速降壓若下降的幅度太大,對有動脈硬化的病人,會使的硬化阻塞的血管所支配的器官〈如腦、腎〉產生供血〈氧氣〉不足,從而釀成悲劇〈中風〉,所以不可不慎!若血壓突然升高處理方式:需先評估有無不適症狀〈頭痛、頭暈、頸部僵硬、胸悶器促〉,若沒右症狀可先休息,若血壓仍高〈舒張壓大於100,收縮壓大於160〉,或出現不適症狀則考慮找專業醫師做處置!


 10.高血壓控制的理想目標?


     雖然我們對於高血壓的定義是血壓大於140/90mmHg,但治療目標卻視各種疾病不同而定。若為單存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若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血壓則需控制在130/85mmHg以下,以避免長期併發症發生;而高血壓合併腎臟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如每日蛋白尿大於1克〉,則需更嚴謹控制血壓在125/75mmHg以下,以便殘存的腎功能不治惡化。由此可知,高血壓的控制不祇在控制升高的血壓而已必須針對任何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血酯症、抽煙、肥胖、運動缺乏、過度酒精………等〉,做適當的衛教和藥物選擇,從而全面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以上僅就日常門診中最常見的高血壓問題提供資料,若有不足之處請來信或親駕本所就診,遠東聯合診所希望提供給您任何有關醫療保健的諮詢,我們希望創造一個高品質、不一樣的醫療環境,不僅是一個治病的醫療機構,更是提供預防保健諮詢、養生之道的來源,期盼大家共同努力,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感謝台北遠東聯合診所心臟內科劉士銘醫師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