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楊渡專欄-弘一的「心」字,映出多少心事
「心」(作者提供) |
泉州開元寺有一千三百多年前建的東西雙塔,夕陽斜照下,以手觸摸那古老斑剝的石刻,彷彿可以想見曾在此落腳的弘一法師,也曾在此處撫著歲月的容顏,古往今來,多少民族曾來此交流經商,多少文明曾在此文會,多少孤獨困惑的心靈,曾在此得到安慰…。而俱往矣!此處只留下這未曾磨滅的雙石塔,相為作伴,度過千年歲月。
然而夕照下,西塔的東方,一個爬著藤蔓的小角落裡,卻有一個石刻的紅字。此字僅及膝蓋高,卻如此鮮明的寫著彷彿是「心」,卻不是「心」的字。因為它的「心」中間那一點,是寫在了下面。(見左圖,作者提供)
那失去的中間一點, 那從上往下沉的一點,彷彿一下子讓心字空了,又彷彿讓心字變得不一樣了。那還是「心」嗎?那不是心,是什麼字呢?
我所不敢說的是,一開始見到那字的當下,我的心竟是往下沉的。我突然想起這一段時光以來,因為父親病危,在加護病房中望著他插管、受盡折磨的面容,想到自己出門前想到他的剎那,心中就猶疑,不知該不該出門,只怕有什麼事發生,每每一念及此,一顆心就往下沉。
望見那字,我只想到那是一顆心,緩緩往下沉的感受。因為往下沉,所以還有後面那一點,仍要升起來,讓自己的心再提升起來啊!
彷彿自己的心念,自己的憂愁,自己的心,早已被弘一法師的字所看透般,溫暖而傷感。那當下,真真想流下眼淚。
然而別人會怎麼看呢?總不至於像我一樣吧?
懷著這樣的疑惑,我把它放在臉書和微信上。但我不敢說自己的憂傷,只向朋友說明「這字是什麼意思呢?現在還在想著」。於是陸陸續續有朋友來解開我的疑惑。「空性」「佛陀的微笑」「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世間萬法皆是空,如露如電盡隨風,濃情深愛從擲去,不留一點在心中。」「把心放下」…。
還有一個可能正在談戀愛的女生說,那字像「心花朵朵開」,彷彿那上下的兩點,和前面的那一點,都起來跳舞了。那象形般的描述,讓人開心極了。
看見朋友所分享的那字,喜悅多於憂傷,領悟多於疑惑,真好。
一個「心」字,我們都如此熟悉,只是弘一大師換了一個點,卻讓它幻化成一面鏡子,照見自己的內心,一如佛家說的「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這讓我想起漢字來。漢字的書寫,是如此的微妙,同一字,不同的寫作者,竟可以出現種種表情,呈現不同的意境。而且字如其人,呈現人的性格與風格。像那「心」字,只是刻在蔓草上的一塊石刻,但一見字,便認得了,那圓融而柔和的筆觸,那飽滿的情感,是弘一大師寫的,不是其它。而在另一個地方寫著的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亦是如此,但筆法細長優遊,彷彿你可以看見弘一大師微笑書寫的感覺。
漢字的微妙即是在此。前年兩岸漢字藝術節曾展出民國名人書跡。當時細細看去,竟是字如其人,絕妙有趣極了。陳少白的字渾厚與氣魄並重,但無革命武人的強悍;黃興底子深厚,卻有一種前行天下的大氣勢,非他人能及,不愧是開創的革命家;而胡適的字,帶有一點瘦金體的味道,卻更柔和細緻,氣質優雅,但它就是有一種無力感。那感覺,與自由主義在大陸時期與台灣戒嚴時代的印象一樣,優雅從容,但「無力正乾坤」(胡適語)。至於徐志摩的纖柔與文人氣,臺靜農的沉鬱與從容,都讓人難以忘懷。所謂「文如其人」,指的不僅是文章,更是連文字的書寫。
漢字是世界上僅存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由象形指事開始,至今綿延數千年,已逐步由純粹的閱讀記錄功能,進化為藝術創作,這大約是世界文明所僅見的。一個「心」字,一個簡單的書寫,可以轉化為清明如鏡,去鑑照人的內心,照見生命的不同感受,或許唯有弘一大師!(作者為作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