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放的溝通

 

開放的溝通-吳娟瑜


開放的溝通就是「主動的聆聽」,
耐心、專心聽完,
且真正聽出對方的「內在聲音」是什麼?
不要主觀的以為不是我的錯,都是別人不對。

有一位學員曾在家仔細觀察,
方才發現原來每次跟孩子講話時,
常常是一邊做家事,然後越走越遠,
孩子在那頭聽不清楚,
難怪每次交待事情,孩子總是弄不清楚。

我們可以改變方式,
真心誠意地走到他面前,然後告訴他:
「媽媽現在有點事想告訴你,這件事情是…」
把話講清楚才走開。

那如何傾聽呢?
舉個例子,孩子回家說:
「媽,我好生氣,王大偉把我的東西拿走了。」
媽媽通常都會說:
「算了嘛!何必跟他計較。」

這樣並沒有把孩子的感覺講出來,
因為那個東西對他很重要,
所以他才會趕快告訴你,
而你說算了,是用主觀的標準去看事情,
往往忘記應以孩子的眼光去了解他的需要。

又例如,有位媽媽讓孩子學珠算、書法…,
媽媽認為對孩子這麼好,
可是孩子卻不接受?
而且每次動作都慢吞吞的。
她會不斷地催促孩子:
「不快去補數學、珠算怎麼能贏過別人呢?」
「書法怎麼還寫得這麼不好看…」,
這些話讓孩子倍感壓力,
是媽媽的主觀的價值判斷。

為什麼孩子意願不高?
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是媽媽做的決定,
並不是他主動要學,
所以沒有興趣。

後來這位媽媽領悟到必須改變方式:
孩子如果同時學習兩種課程時,她會說:
「孩子你要先上珠算班?還是書法班呢?
你自己安排做決定。」
孩子因為得到媽媽的尊重,學起來快樂多了。

與孩子互動,
要跟著感覺走,用心去聽,
把對方的感覺說出來,
不要做任何價值批判,
讓孩子也了解我們的感受,
碰到任何問題,多做思考覺察,
因為「感」是第一層,「覺」是第二層,
一般人很少作覺察,
但有了覺察才能領悟,
心裡的負擔漸漸放下才有可能變得更好更新。

一些父母,
因為受上一代父母不安定、
缺乏自信、自我設限的教養方式影響,
對自己也沒有信心,
甚至在成長過程中有著極深的痛苦、自責,
父母若未能察覺來自上一代的不良影響,
而時常表現出對子女缺乏信心,
就容易將這些負面的特質又傳給孩子。

愛,需要有方法,
要讓他能夠感受得到。
先肯定他,再說出他的感覺,再來談問題。
溝通,不在我們多講話而是傾聽及同理心。

ღ ღ 歡迎光臨心純良意の築夢園 ❃ ❃ 逸荻祝願大家平安愉悅 ღ 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