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率做事的5個方法

 

本傑明·富蘭克林,這位美國文藝復興學者的一生從未虛度光陰。他是偉大的作家、印刷商、政治家、郵政局長、諷刺作家、發明家、音樂家和外交家。

 

最重要的是,富蘭克林清楚地知道如何有效率的做事5個方法,保證讓用印象筆記的你,和富蘭克林老爺子一樣高效生活,圓滿一生

 

1、組成團體、分享知識

 

富蘭克林21歲的時候,他只是費城一個勉強糊口的印刷商。為了擴充自己的人脈以及對印刷業有更好的了解,他組建了俱樂部,成員全部都是那些想提高手藝、增強團體聯繫的商人。

 

俱樂部成員對書籍都非常有興趣,但是當時的書本是高消費品,於是富蘭克林開始出資買書,創辦了一個圖書館,俱樂部的成員也可以租借。成員之間相互分享知識和經驗、增進交流,這使得富蘭克林在費城成為了一名傑出而又備受尊敬的印刷商。

 

實業家指南:尋找志同道合之人,加強你們之間的討論、會話以及思想的交流。一個團體的思想交流會促使你踏實的工作、敏銳的思考並且給你的同事留下深刻印象。

 

2、捕捉機遇

 

“為了取得成功,”富蘭克林寫道,“我們需要迅速的捕捉機遇,就像我們敏捷地做出結論一樣。”

 

誰都同意這句話,但當機遇降臨時,我們經常熟視無睹。這不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新前景,而是機遇並不以我們期待的方式來臨。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機遇就像一個金蛋、一張百萬美元的彩票或者一份新的工作。但事實往往是機遇會以更渺小、更樸素的形式出現。

 

當你受邀參加聚會或者有人請你幫個忙的時候就是機遇敲響你大門的時候。這些隨意的邀請和幫忙並沒有乾擾你,它們是給你打開另一些門,結識更多朋友的機遇。年輕人尤其擅長這些事情。這就是為什麼富蘭克林寫道:“ 某些人在25歲的時候就可謂'死'了,只是直到75歲才離世入土。”因為年輕人會欣然接受任何挑戰。

 

實業家指南:即使機遇看上去是讓你分心之物,你也要迅速捕捉它、停止拖延。結識新朋友、加強老朋友的聯繫、幫助沒有太多工作聯繫的同事,這些都有助於未來機遇的到來。

 

3、時間是稀缺的商品

 

富蘭克林寫道:“時光一去不復返。”

 

這種話聽似是來自一個沮喪的詩人之口,但實際上它是在鼓舞人心地號召我們行動起來。他在工作、創造和生活的過程中深知時間的稀少。他從不會將今天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拖延到第二天。

 

他經常寫道這一主題,比如“你可以拖延,但時間不會停止,失去的時間再也找不回來。”

 

實業家指南:拖延者應該將時間看做一種稀缺資源。我們度過的每一天都應該像在實驗室工作、探索和創造那樣充實,而不應該像是待在一座監獄裡,焦急地等待一次幸運的釋放。

 

4、列一個清單

 

據說,富蘭克林除了發明眼鏡和避雷針以外,他還列出了一個“贊成-反對”清單。

 

在給約瑟夫·普里斯特利寫信的時候,他曾將一張紙分成兩欄,分別寫著“贊成”、“反對”,以此對一些困難的問題作出決定。接著對於一個尤其困難的決定,他會列出每一欄的優勢和劣勢條目,然後他一個個排除這些優勢和劣勢,最後兩者相互抵消。條目最多的那一欄仍然會獲勝。

 

實業家指南:對於慢性拖延者來說,經常列出一張張的“贊成-反對”清單是很明智的。提筆寫下來,並且對某一事情的“優勢”、“劣勢”做出思考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劣勢的阻擾可以激發我們的興趣,然而承認優勢可以鼓舞我們的鬥志。

 

5、可以常常失敗、嚴重失敗,但不要期待失敗

 

儘管富蘭克林是一名能幹的發明家,但我們也確信他的隨筆中也會一些不著邊際、注定失敗的想法。他所寫的每一句話並非都是權威合理、趣味橫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他說道:“不要害怕犯錯,它讓你認識到失敗是什麼,並為達到目標而繼續努力。”

 

人往往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有所為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第一次行動很完美,因此到最後未敢嘗試任何事情。另一方面,有的人過於擔心失敗。富蘭克林對此也提出自己的勸告:“ 一個人不作準備,就是在準備失敗。”

 

實業家指南:不要期待完美。但是也不要期待失敗或渴望失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