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三伏天該如何去養生


 三伏天如何養生呢?三伏天養生有什麼好方法呢?三伏天該怎樣養生才正確呢?三伏天是指從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的時間,那麼2012年的三伏天該如何養生呢?

醫學有補在三伏之說。所謂三伏,是指7月下旬,氣候漸熱屬初伏,8月上旬為中伏,8月中旬為末伏,氣溫最高,三者統稱三伏。伏天晝長夜 短,汗多易虛。精力損耗大,不少人夏季體重下降。此時進補比較容易吸收,可以防止虛衰。這也是運用了冬病夏治的方法。所以也有虛為夏病之本之說。因 此,在夏季適量進補,有調補正氣、改善體質的作用。

  三伏天如何進補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古代醫學家曾有告誡:暑邪極易耗氣傷津,使人正氣不足而引發各種虛症。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適當合理的三伏進補可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關鍵問題是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

   夏季進補不同於冬季進補,不宜用滋膩溫熱的補藥,而是注意以清補中藥為佳。夏季進補應以清熱化濕、清心補脾為主,宜選擇一些益氣養陰生津的藥物,如西洋 參、石斛、麥冬、太子參、百合等,配上一些蓮子、薏米、雲苓、山藥、白術等以益氣健脾,增加食欲;立秋過後,又可適當添加一些養陰清潤的中藥。身體虛弱者 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中成藥進補,氣虛者可選用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玉屏風散等;氣陰兩虛者可選用西洋參蜂王漿、人參銀品、生脈飲等。 三伏天養生養神

  所謂三伏進補並非要服用多少營養食物或滋補藥品,而是對身體機能進行全面的康復和調理。我國歷代養生學家主張,人欲安度炎夏,必須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本人的生活習慣,將神補、藥補、食補三者有機配合,靈活運用,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伏進補要重視精神調養。中醫認為,夏日主火內應於心,心藏神,主神態。暑氣入心,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煩躁不安、焦急好怒,而情緒波動恰是夏 日養生之 大忌。所以,在三伏酷暑難熬之際,宜將心情平靜下來,防焦戒躁,始終保持遇事不怒的氣度,正如《攝生消息論》中敍述的那樣:夏季更宜調息淨 心,常 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做到既有規律,又不苛求,飲食清淡、營養充足。

  為了保證足夠的休息,每天的午睡則是不可少的。午睡時間不宜過長,15分鐘至1個小時以內為宜,這樣既有助於機體疲勞狀態的消除,又可避免出現越睡越困的現象。

  三伏天如何養生呢?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的養生很重要,養生方法你學會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