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住在自心之中


 


在東方國家,從未有人問我:


「你住在洞穴裡究竟是為了什麼?」


只有在西方國家,人們才問這個問題。


 


對於亞洲人而言,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幻想成功與財富


(擁有大量財物)的誘惑力,使我們的


整個心靈因而變得扭曲。


 


我們持續不斷地創造這個光彩奪目的


外在形象,但是這與那個形象裡發生什麼事


幾乎無關,它只是「成功」的外在展現。


 


我遇見許多非常富有、成功的名人,


但是他們並不特別快樂。他們可能是


眾人羨慕的對象,但事實上,他們是來


找我談談與他們有關的一切問題。


 


我們活在自心之中,我們花那麼多時間


購置美屋,按照自己的欲望加以裝潢,


使一切看起來非常美好。我們保持房屋


乾淨清潔、家具精美、裝潢優雅,驕傲地


把房屋展示給其他人欣賞。但事實上,


我們並不住在自己的房屋中,而是住在


自心之中。


 


我們也把大量的時間投注在身體的外表上,


總是努力地讓自己看起來年輕、迷人,


穿著適當的衣物,給予人們良好的印象。


我們心想:「這是我。」


 


如果我們去其他地方,就會把房屋留在


身後,而不會攜帶它,因為我們不是蝸牛。


但是,我們卻帶著自己的心到處走;我們


活在自心之中。我們所見的一切,都透過


五根(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


而投射到意識上,然後由心來詮釋。


 


「心」本身被認為是第六根,它持續不斷地


產生記憶、念頭、想法、意見、判斷、好惡等。


 


我們就住在自心之中,


還會住在其他什麼地方嗎?


 


如果我們去歐洲、非洲或亞洲,


我們都是帶著心一起去,不論是置身在


雪梨或山頂的洞穴裡,也都帶著自己的心,


這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住在自心之中。


 


 但是在我們之中,有多少人


會費勁地去裝潢自己的心?


 


當我們考量電視、電影、雜誌、報紙


和生活中無時不在的所有雜音的輸入量,


就會發現這些垃圾在我們每個清醒的


時刻都傾倒在心中,而我們從未把它們


清空,在我們的心裡,它就有如一個


巨大的垃圾坑。


 


請想一想,所有的垃圾持續不斷地


鏟入心中,我們從未加以清除-


垃圾全都在那裡。


 


有時我會想,把一個擴音器接到心上


一定會很有趣,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可以


聽到我們持續不斷地在想些什麼。


 


我們不是全都想要很快地學習禪修嗎?


我們全都想要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狂野的心,


以及處理心裡的所有垃圾。


 


現在,如果你的家裡充滿垃圾,從未


清除,你是否還會邀請達賴喇嘛前來作客?


 


你不會這樣做。你會先打掃乾淨,


把房子整理得舒適宜人,一切都擺置


妥當,打開所有的門窗,讓清新的空氣進來,


然後你才會邀請法王達賴喇嘛進入你家。


 


因此,我們怎麼能邀請智慧


進入一個只是有如污水坑的心?


 


我是認真的。首先,我們必須稍微


打掃清潔,打開門窗,讓清新的空氣進入。


 


在最初,這是禪修的整個問題,


以及「學習如何處於當下」等


這類修行的意義。


 


它們和如何潔淨自心有關,因為


即使僅僅只是稍微清潔窗戶,我們


便可以看見外面的景色。


 


現在,我們是透過這個充滿貪、瞋、痴等


毒物而迷惑、騷動的心來看待一切事物,


難怪會充滿了迷惑。


 


就如我一直強調的,我們想要快樂,但是


為何仍然會持續做一些製造不快樂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想要快樂,也想要讓其他人


快樂,且很努力地去做,但我們怎麼都


不會容光煥發地充滿喜樂呢?


 


有一種超越痛苦、解脫之心的狀態。


身為凡夫,我們甚至可以用自己的方式,


把布施和慈悲等特質融入生活之中。


這聽起來似乎不可能,但其實不然。


可是首先,我們要看看自己如何製造痛苦,


必須了解接納這些特質是必要的,而且


必須了解為何它是必要的。


 


我們的痛苦並不取決於「外界」發生


什麼事情,它真正取決於自己的心-


自心的狀態,以及我們對外界發生的


事情所產生的反應。


 


心理不安的人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想自己,


他們著迷於自己的快樂和痛苦,並且一如


許多人會花很多時間去想:


「我要如何才能快樂?」


但諷刺的是,如果我們少去想如何


能讓自己快樂,多去想如何能讓其他人


快樂,最後自己反而會變得快樂。


 


那些真心關懷他人的人,其心境會比


那些持續努力去製造自己喜悅和


滿足的人更快樂、更平靜。


 


基本上,我們都是非常自私的人。


當事情發生時,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往往是:


「這對我會造成什麼影響?」想想這一點。


「對我而言,它有什麼意義?」如果它不會


對我們造成負面的影響,那就無妨,


我們毫不在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而


看待世界的方式,即是引起我們不安的


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世界就是如此,它永遠


不會迎合我們所有的期待和不切實際的希望。


 


我們都具有這種人類潛能(我們勝妙的


人類潛能-佛性)去超越這一切,觸及


更為甚深的事物,進而賦予我們真正的


內在寂靜,而不只是膚淺的肉體歡樂,那是


真實的、甚深的、深刻的、持久的快樂。


這種潛能存在於我們之內,


而不是在「外界」。


 


一個比較平靜、專注的心,


一個能輕輕地握住事物的心,


一個不會總是執取的心,


一個不會時時刻刻攪動出


希望和恐懼之波浪的心,


一個穩定的、能清晰地看待


事物、對他人開放的心,


即是一個快樂的心。


 


那快樂不取決於外在的環境,


那個心能騎乘在我們外在痛苦


和歡樂的波浪之上。


答案就在於我們之內。


 


(本文作者/傑尊瑪‧丹津‧葩默)


(摘自/活在微笑中/橡實文化)







語法引用區







<p align=center>
<table border=8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6 bgColor=#00000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p align=center><img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style=2)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chmnFf6LBRm1LUTcnlIM0MPhqwo-/article?mid=544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reokimo 的頭像
    oreokimo

    培迪 的痞客邦部落格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