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話,簡直找不到幾個好日子可以做愛了。


  我們知道,任何理論要得到大眾歡迎,至少要在道德高地上佔有位置。房中術雖然說是以節欲養生為主,但是這種理由實在是太渺小太自私了,覺悟實在是太低了,跟自由、平等、民主、人權之類的口號比起來那自然是拿不出手的。


  看一下張天師傳教的例子就知道了,他的黃赤之道、混氣之法,其實說白了,就是房中術。但是他不這麼說,他會說我這是鼓勵大家繁衍人類,沒有人類,宇宙就會滅亡了,所以他把參加過度儀的信徒叫做「種民」。


  漢代的官方文獻《白虎通義》的《嫁娶篇》上說:「天子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國廣繼嗣也。」你看,多娶老婆的理由就是為了多生孩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思想在現代的生活中尚有市場,那麼在古代是什麼情況就可想而知了。涉及子嗣問題,連禮都可以變通。


  中國古代有一類圖書一直很暢銷的,比如《廣嗣寶集》,相當於現代的育嬰寶典,讀這種書是想生孩子的准爸爸媽媽必須要做的功課。這種書裡頭就少不了收有「仙傳種子丹方」、「種子法」。


  中國人的這種觀念,大抵外國人是很難理解的,希拉裡克林頓就曾經在美國國會抨擊中國的生育政策,以為中國人連生育的自由都沒有。其實她一點也不瞭解,中國人之所以熱衷生育,並不是為了自由,相反是為了不自由。


  這種熱衷是基於對家族的神聖義務——每個男子都有義務使本族枝繁葉茂,一旦無後,則祖宗在九泉之下便不得「血食」了。


  這種近乎宗教的崇拜祖先觀念導致了重子嗣,尚多子。因此傳世房中術文獻最經典、最完備的作品《醫心方房內》(即《醫心方》第二十八卷)中,其篇幅最長的一節就是「求子第廿一」,遠遠超出其他各節平均篇幅的五倍以上,也就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我們這裡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顧炎武的例子。他一輩子以反清復明為己任,到處奔波還要著書立說,但是在子嗣問題上卻未能免俗。他一生無子,引為憾事,當一代名醫傅青主告訴他還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時候,他不顧五十九歲的「高齡」納了個妾。


  相反,這如果是簡單的財產繼承問題(當然,對多數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對顧炎武這種認為天下已亡的大儒來說,就成了簡單的問題),估計顧炎武也就不會這麼放在心上了。


  科學昌明,如果沒有孩子,現代人會去求醫問藥。那麼古代人呢?除了祭拜祖宗鬼神之外,往往只能求助於房中術了。


  所以,房中術絕對不是一門下流的學問,而是一門拯救全人類的高尚學問。


  每一門學科在其萌芽時期都會有不少的謬誤,現代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婦女排卵一般是在月經週期的中段,其他的日子屬於安全期。但是古人的求子偏偏是在安全期上大做文章。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胎產書》上就說:「禹問幼頻曰:我欲殖人產子,何如而有?幼頻答曰:月朔(指月經)已去汁□,三日中從之,有子。其一日男,其二日女也。」


  也有認為只有在婦女月經結束後五日內同房才能受孕。我們先來看一些資料:


  以婦人月經後三日,夜半之後,雞鳴之前,嬉戲令女感動,乃往從之-----有子賢良而老壽也。(《素女經》)


  婦人月事斷絕潔淨三五日而交,有子,則男聰明才智老壽高貴,生女清賢配貴人。(彭祖語)


  凡欲求子,候女之月經斷後則交接之,一日三日為男,四日五日為女。(《洞玄子》)


  轉引《洞玄子》的那條尤其讓人鬱悶,因為實在是太言之鑿鑿了。我就有一個疑問,一三四五日到底是生男還是生女都那麼明確,那麼二日為什麼沒寫?難道是「不男不女」?






  總之,這一說法到了明清也沒有改變,我們看給顧炎武診病的傅青主寫的《傅青主女科》就知道了,播種最合適的時機依舊還是月經之後的三五天內。不過,錯誤的常識好像並不妨礙中國人多生。


  為了孩子,中國古代人對房事的態度一直是很認真的。認真到什麼程度?認真到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話,簡直找不到幾個好日子可以做愛了。


  比如《禮記正義》就說雷電大作時,夫婦禁忌交接,否則生子會肢節不全,而且還會給自身帶來災患:「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


  這種提法比較具象,所以很容易讓人接受,於是這方面的案例就慢慢地累積下來,我們下面不妨看看其他的日子啊,比如《產經》就有「九殃」之說:


  夫合陰陽之時,必避九殃,九殃者:日中之子,生則歐逆;夜半之子,天地閉塞不喑則聾盲;日蝕之子,體戚毀傷;雷電之子,天怨興感必易服狂;月蝕之子,與母俱凶;虹霓之子,若作不祥;冬夏日至之子,生害父母;弦望之子,必為亂兵風盲;醉飽之子,必為病癲,疽痔有瘡。


  再看《玉房秘訣》則有「七忌」之說;


  晦朔弦望——生子必刑殘;雷風天地感動——生子必癰腫;新飲酒飽食——生子必癲狂;新小便,精氣竭——生子必妖孽;勞倦重擔,志氣未安——生子必夭殘;新沐浴,髮膚未燥——生子必不全;兵堅盛怒,莖脈痛——內傷有病。


*文章摘自:《性的历程》一書 作者:王威*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dq1f.7aaHxqEQHAMx55CBC_q/article?mid=287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