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二十三


很高興在這裏傳遞給你們第二十三章的資訊,你們在本章中將會學


到:金錢滲入到我們整個生存網路的方方面面;成功的法則在於為


人服務;我們得到的正是我們付出的,正因為此,我們應該承認,


能夠有所付出,本身就是莫大的榮寵。我們已經知道,思想是所有


建設性事業背後的創造性行為。因此,我們所能付出的、最有價值


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思想。


創造性思想需要全神貫注,而全神貫注的能力,正是那些所謂超人


的武器,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全神貫注有益於意念的集中,集


中意念有助於發展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正是一切現有力量中最強大


的力量。


這是涵蓋一切科學的科學。這是一切藝術之上的藝術,它與人類生


活息息相關。精通這門科學、掌握這門藝術,就有機會獲得不斷的


進步。對這門學問的精通,絕不可能在6天之內獲得,甚至6周、


6個月都不夠。這是畢生的功課。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毫無疑問,抱持積極的、建設性的、無私的想法必然讓你受益匪淺


。“一報還一報”是宇宙的主旋律。大自然總是尋求著平衡的實現


。有往必有來,否則就會出現真空。遵循這一法則,你一定能夠按


著這條路線充分調整自己,從而大大受益。


1、金錢意識是一種精神態度,是通往商業命脈的敞開的大門。這


是一種接受性很強的精神態度。願望是吸引力,能夠加快財富的


流動;恐懼是絆腳石,它阻礙甚或是反轉財富的腳步,使它離我


們越來越遠。


2、恐懼恰恰是金錢意識的反面。恐懼就是窮困意識,這個規律永


不改變,我們付出什麼,回報就是什麼。如果我們感到恐懼,那


麼我們得到的恰好就是我們害怕得到的東西。金錢把自己編織到


我們生存的整個網路中。它聽命於最偉大的心靈、最優秀的


思想。


3、廣義朋友,才能廣開財路。我們通過幫助朋友、為他們謀利、


為他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來擴展我們的朋友圈子。所以,成功的


第一條法則就是服務他人,而服務又建立在誠實正直的基礎上。


一個心懷詭詐的人是無知的,他未曾覺察到一切交換的基本原理


;他必將一事無成;他肯定會徹底失敗。可能當他自己還一無所


知,覺得得意洋洋時,其實早就註定會遭遇重大挫折。因為他欺


騙不了“無限”。因果迴圈的定理會對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4、生命的力量是揮發性的。我們的意念和理想構成了生命的力量


,它們被塑造成外在的形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擁有一顆開放的


心靈,不斷接納新的事物,發現機遇,要注重過程而不要注重結


果,因為追求的樂趣並不在於最後的擁有。


5、你應當讓自己成為財富的磁石,但在這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為


他人謀取福利。如果你具備足夠的洞察力,能夠感知並利用機


遇和各種有利條件,認識到價值所在,你就能夠讓自己處於有


利的位置上,但最終,你的巨大成功還是緣自於你對於他人的


幫助。造福於一人也就造福於眾人。


6、慷慨大度的思想充滿著力量和活力,自私自利的思想包含著毀


滅的萌芽。一切自私的思想最終都會瓦解、消逝。偉大的金融家


不過是財富流通的管道,大筆的財富在他們那裏進進出出,出口


的堵塞和收入的斷絕一樣危險。兩端必須同時敞開。同樣,如果


我們能夠認識到“有舍才能有得”這樣一個基本的道理,我們就


能獲得巨大的成就。


7、如果我們認識到,全能的力量是一切供應的源泉,我們只需調


整自己的意識,使它與這無限的供應保持一致,這種全能的力量


就能夠為我們帶來它所需要的一切。我們會看到,施予的越多,


得到的也越多。施予在這裏的意思是服務於人。銀行家拿出庫裏


的金錢,商人拿出自己的貨物,作家獻出了自己的思想,工人付


出了自己的技能。所有人都能夠拿出自己的所有給予他人。而他


們拿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而一旦得到了更多,就有能力


施予更多。


8、金融家得到的多,因為他付出的多。他思考,他從不讓其他人


替他想問題,他想要知道如何獲取理想的結果。而你,他身邊的


人,就會給他啟示。當他從你身上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就會提供


各種方式、手段,為成千上萬的人謀求利益。當這千千萬萬的人


獲得了成功,金融家自己也成功了。摩根、洛克菲勒、卡耐基等


等,他們的致富並不是因為他們使其他人損失了什麼。正好相反


,是因為他們能夠讓其他人致富,因此,他們才成了世界上最富


裕的國家中最富有的人。


9、大多數凡夫俗子是不懂得深入思考的,他們像鸚鵡學舌一樣接


受並重複著別人的看法。造成公眾輿論的導向手段正是如此,所


謂大多數群眾的這種柔懦馴良的態度使他們情願放棄自己思考的


能力,讓一部分占少數的群體替他們代勞,這就使得在世界上許


多國家中,少數人篡奪了多數人的權利,造成了少數欺壓多數的


局面。創造性思考需要專注這些方面。


10、專注的力量被稱作意念集中,這種力量是由意識控制的。因為


這個原因,我們只能在自己真正渴望的事情上集中意念,而不要


去關注其他。許多人總是注重那些悲傷、虧損、混亂等等情狀。


而思想是具有創造性的,對這些負面因素的關注必然會導致更多


的損失、痛苦和不安的狀況。難道不是麼?從另一方面來說,如


果我們獲得成功、有所成就,或是遇見其他讓我們滿意的境況,


我們常常很自然地關注這些事情的結果,這樣就會帶來更多的


成就和順心的境遇。所以說,“多者益多”。


11、對於這一原理的領會如何能夠運用到商業活動中呢?我的一個


助手作了非常好的講解:


12、“不管精神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我們總要把它看作意識的


精華,心靈的實質和思想的實實在在的根基。一切想法都是意識


活動或者說是精神、思想活動的階段,因此,精神,只有在精神


當中,才能找到‘終極現實’,‘真東西’,或‘理念’。”


 


13、認識到這些,你是否覺得,對於精神及其表現法則的真正領悟


,是一個“務實”的人所能尋求的最“實實在在”的事情呢?你


不覺得,如果一個“務實”的人認識到這個道理,就會“使出渾


身解數”,去領悟、追求精神存在及其法則嗎?這些人絕不是傻


瓜。他們只需要掌握這些基本原理,就能夠踏止通往一切成就


的必經之路。


14、我想給你講一個具體的事例。我認識一個芝加哥的朋友,一


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他生活中有不少成功之處,但也有一


些失敗。我最近一次和交談的時候,他事實上正處於“落魄”中


,我是說,和他以前的事業狀況相比。他好像已經成了“秋後的


螞蚱”,因為他已屆中年,和他前幾年相比,頭腦中的新主意來


得已經不是那麼敏捷了。


15、他對我說,大意是這樣的:“我知道商業中‘要緊’的是得有


想法──傻瓜都知道這一點。可我現在,好像沒什麼高招了。不


過,如果你說的這種‘唯精神論’管用的話,那麼每個人都可以


和無限精神‘接軌’。而在這無限的精神之中,一定有各種各樣


的奇思妙想,對一個像我這樣既有勇氣,又見多識廣的人來說,


肯定可以把這些想法在商界付諸實踐,大獲全勝。看起來不錯,


我得好好研究一下。”


16、這是幾年前的事情了。有一天,我又聽到了這個人的消息。和


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問:“咱們的那個老朋友XXX怎麼樣了?


他沒有東山再起嗎?”這個朋友非常驚訝地看著我,“不會吧,


”他說道,“你沒聽說XXX大發了一筆嗎?他現在可是‘XX


公司’的要人(他提到的這個企業在最近的一年半中引起了轟動


一時的反晌,現在已經非常知名了,它的廣告宣傳已經在國內外


聞名遐邇)他就是那個出了那條‘金點子’的人。嘿,他這次凈


賺了將近50萬,最近馬上就要突破百萬大關了。可就用了一年


半的時間。”我一直沒有再與這個人聯繫,但我聽說提到的那個


公司確實幹得轟轟烈烈。經過調查,這件事情的確是這樣,上述


的事實一點兒也沒有誇張的成分。


17、現在,你怎麼想?對我來說,這說明此人確實做到了與無限的


精神“接軌”,領悟了它的存在,並驅使它為自己效勞,“把它


用在了自己的商業動作中。”


18、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褻瀆神靈,不太虔敬?我希望不是如此,


至少這不是我的本意。不要從“無限”這個詞上,牽扯到“人格


化的神”,或者說“誇張的人格”,你只要體會“無限”的意義


即可,你就會認識到“無限存在的力量”,認識到其“精髓”就


是“意識”──事實上,歸根到底,也就是“精神”。而這個人


的成功,也可以看作這種“精神”的體現。在這裏,我們要說的


正是因為他與自己的創造本源以及力量之源和諧一致,才在他身


上多多少少地體現出這種無限的能量,這樣說絕沒有任何冒瀆的


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都可以按照創造性思想的指引運用


我們的精神_。這個人所做的更進一步,他用了一種非常“實際


”的方式著手運用這種力量。


19、我不曾充當此人的顧問,也不曾與他商議應該採取怎樣的步驟


,儘管我一開始確實打算這樣做。但是,他不僅從“無限供應


”中獲取了他所需要的理念(這成為他走向成功的萌芽),而且


,他運用了思想的創造力,根據自己希望中的客觀物質形式,為


自己建造了一個理想的模式,然後不斷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變


化、填補,在細節上改進──使這個理想模式從一個大概的輪


廓走向細節的完美。事實確實如此,我的根據當然不僅僅是憑著


回憶幾年前的一次對話,而是在很多卓越的人物身上,這種創造


性思想的體現都是如此。


20、也許有人不太相信,這種“無限力量”的運用,有助於人在客


觀物質世界中的作為,但是,你應該牢記,在這一環節中,哪怕


是在最輕微程度上和這種“無限”發生抵觸,該有的結果也不會


發生。“無限”並非是隨隨便便、予取予求的。


21、“精神存在”是相當“實際”,非常“實際”,極其“實際


”的。精神是真實的存在,是完整的存在,物質不過是可塑的


材料,精神能夠創造、塑造、控制物質,使它遵從自己的意願。


精神存在是世界上最最“實際”的事物──是惟一真實而絕


對的“實”物!


22、本周,在這個問題上集中意念:人,不是一個具有精神的軀


體,而是具有軀體的精神。因此,人的渴望只有通過精神,才


能獲取永久的滿足。金錢能夠帶來我們渴望的境遇,它除此以


外沒有任何價值。這種境遇應該是和諧的,會帶來應有盡有的供


應。因此,如果出現窮乏困窘的狀況,我們應該意識到,金錢的


核心概念在於它能服務於人,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供應的管道


就會開啟,到那時,你會很高興地認識到,精神方法絕對是具


有實效的。


我們發現,對一個目標深思熟慮的想法能夠催化這個目標的成熟


,使它儘早成形,使我們進行任何嘗試都有十足的把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