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挫折時,生氣、埋怨、責備,完全於事無補


沒做功課,一件很簡單的錯誤,當然可以放大解讀為學業成績與品格教育出問題。


很感謝我的父母,沒有這麼大驚小怪。但至少我很快承認錯誤,沒有找藉口瞎掰。



我也曾經猜想:會不會是因為他們本身沒有引以為傲的高學歷,所以對小孩在學習成績上的表現,只能默默期望,而不嚴厲要求。



或是,他們始終以身作則,用身教代替言教。


例如:媽媽很快向老師致歉,表示會更勤加管教。


她既沒有袒護我,也沒有讓老師下不了台。



爸爸雖然不在現場,事後的反應倒是跟媽媽很像。


他們夫妻倆在生活瑣事上常意見相左,惟獨管教子女的立場很少有衝突。


爸爸對我沒有按規定寫功課的自責與內疚,很快化為具體的行動。


他每天晚上帶我到農場的辦公室陪他加班,順便幫我檢查功課。



的確,碰到挫折困頓時,生氣、埋怨、責備,完全於事無補。


這時候真正需要的是:改變!


接下來的日子,只要爸爸發現學校快要月考,就會早上五點把我叫起床,幫平常玩瘋了的我緊急惡補。


鄉下學校的試題不太刁難學生,只要課本的習題有認真做過,「台圖」出版的參考書大致翻翻,要考個八十分,並不很困難。



才小學三年級,我就對「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成語耳熟能詳,因為瘦瘦的爸爸就是我的佛腳,只要考試前兩天,有他的幫忙,我就可以順利過關。相對地,如果爸爸正好要出差,我就真的完蛋,偶爾也會因此而拿到七零八落的成績單。



隨著年級的增長,漸漸發現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教學的進度。


算術裡的「植樹問題」與「比例問題」讓我很吃力,應用題中咬文嚼字的敘事方式,也教我頭痛。



我常常搞不清楚兩打汽水分給三個人,其中一個人得到四分之一,其他兩個人可以平分多少;還有,一根三公尺的繩子折成兩半放進水井,讓五分之一的長度露在水面上,其他沒露出來的長度是多少?



多虧爸爸很有耐心,但無論他講過幾十遍,在紙上畫過幾十張圖解釋,我還是聽不懂。


雖然爸爸從不因此對我發脾氣,但父子一再被困在這些題目中,他才知道提早入學就讀,對資質不夠的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因為這是我幼年時期實際經歷過的切身痛苦,所以成年後每次看到廣告標語「別讓您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都會很嚴正地更正家長的觀念說:如果您的孩子尚未準備好,請別讓他進入跑道。






圖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 我會馬上刪除!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K73rYSDHRhsiaGUNnASSWcLPw--/article?mid=979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