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單的頂端








從「雞婆」蛻變成為「忍者」


作者﹕高達宏


 


「雞婆」,台語,意思是多事或


愛管閒事的人。所以有人認為你


「雞婆」的時候,就是你應該


「閉嘴收手」的時候。


 


打住到嘴邊話語


按耐要舉動雙手


雞婆蛻變成忍者


世間諸福可消受


 


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回大陸探親,


這回 聶老 太太終於心想事成的


可以回去看看他的弟弟一家人了。


 


剛到的時候,大家當然很熱絡,


不過才沒有幾天,好像


狀況就逐漸的不對勁了。


 


事情的起頭是,有次在吃飯的時候,


兩個調皮的小姪孫吃得桌上滿是殘渣,


然後不管他三七二十一的就要離開,


這時候她看不過去的開了口說:


「把桌上的殘渣放到碗裡。」,


兩個小男生一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了,


一個甩都不甩的就離開了,這還


不打緊,她那年近七十的老弟弟,


竟然開口說:「這些都是他們的


媽媽和奶奶在做的。」這句話一出,


搞得她裡外不是人。


而她的兩個姪孫也「開始」不喜歡她了。


 


更沒料到的是,這兩個小男孩竟然是


這家人的「生活重心」,於是這家人


和她之間便有了一些隔閡。


 


第二件事是弟弟的家中祖先牌位前經常


點燃著幾柱香,她說長期的在室內燃燒


香火就像吸菸一樣對肺部非常不好。


弟弟和姪子都不以為然的認為不點香火


就是對祖先不孝,還有點暗示的表示,


人到美國久了連祖宗都不尊敬了。


這才沒幾天,她把孫子輩和祖宗都得罪了。


 


最後她甚覺無趣的縮短了


停留的時間,這趟探親之旅最終是


落得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在很多的事情上,往往我們的出發點


都是好意的動手做了一點事,動嘴說


了一句話,結果是不受歡迎,甚至


遭來白目、反駁,於是成了好心沒好報,


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在我們的一生中,一定逃不過的會


遇到這種狀況。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其實是我們突兀的介入了別人既定


的「生活界限」,擾亂了別人慣常的


「生活步調」所致。


 


每個人,尤其是每個家庭,都有他


自成一格的生活環境和習性,


我們自己如此,別人也是如此。


 


就以「髒亂」而論,每個家庭容忍


的程度都不一樣,對小孩的家教方式


也是如此,絕對是「家家各有


一本自己常唸的經」。


 


我在想,如果 聶老 太太的弟弟到


美國探訪她的時候,說不定也有一些


「看不對眼」的地方,若是她的老弟弟


也和她一樣的雞婆的「建議」了一些


事情,可能她老弟也要提前打道回府了。


 


哈,可知道,個性率直和講話不看


時間地點經常是一體兩面的事。


 


事實上,所謂的「修養」不只是


談吐態度的節度、行為舉止的合宜,


也包括了「忍得住」的工夫。


 


就是真的忍不住的要表達意見,


也要識實務的避開公眾的人多場合,


以及避免言語的直接衝擊,好讓


對方有個不需要「立刻反擊」的空間。


 


要從「雞婆」蛻變成為「忍者」並不容易。


忍住自己到了嘴邊的話、放下自己


已經舉起的手,實際上是和人天生的


「雞婆」本性背道而馳,也因為這樣


所以才需要特別下工夫去「修養」一番。


 


哦,對了,在「聆聽」 聶老 太太


抱怨她這趟探親之旅的時候,我可是


一句「我真正想要說的話」都沒有說。


 



 


後記:


我想要是我  該說的一樣會說  只是語氣用詞會稍加注意點


再則~~話只說一次  能否起作用就看對方


 


該說的話不說對不起對方


說了再說  對不起自己


朋友  您呢?


說與不說間都是學問啊!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chmnFf6LBRm1LUTcnlIM0MPhqwo-/article?mid=512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