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摩緩解消化不良



  節日期間,很多人吃多了,油膩了,感覺胃口越來越不好,如果稍有不適,就會消化不良。對於消化不良的治療,中醫按摩也能夠有良好的療效。敲敲打打,做一些穴位按摩,就能夠緩解消化不良症狀。


1.溫熱毛巾敷15分鐘


腹部若是在溫暖的環境下,腸胃消化運作會比較順暢。專家提到,春節期間,很多人長時間麻將或電腦遊戲等很少運動,所以腸胃消化機能變弱,建議若是有肚子不舒服的情況,可以用溫熱毛巾敷在肚子上約15分鐘,不用按揉。若要用熱水袋或暖暖包的話,應用毛巾包裹後再敷,以免燙傷。


2. 按揉腹部


方法1:穴位按摩,(1)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2)天樞穴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方法2摩腹療法,採用坐或臥式,雙手疊掌置臍下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約3—5分鐘,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飯後半小時進行。按摩腹部應在平常未吃東西時進行,不必重壓,剛吃飽時不可按摩腹部,以免腹部不舒服。


3.由上往下推按背部


方法1:最好的消脹按摩方法是用手掌最多肉的地方,按摩背部肩胛骨下緣到腰部的高度,一次按摩一邊,每次都是由上往下推,進行35次後再換邊。專家提醒,也可以直接按摩下背處的腎俞穴,同樣也可幫助消化,尤其是兒童經常會出現消化不良而脹氣的情況,家長可用手輕推孩子的背部。腎俞穴位置是肚臍正後方的脊椎往左右兩側約2橫指寬度處,左右各一個。


方法2:推背部脊柱兩側。由上而下,從第七頸椎起,下達腰椎,或用捏脊法來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4.手掌穴位也能助消化


方法1:手掌也有可以幫助消化的穴位,感覺腹脹不適時,可兩手互相敲打。先找出手掌最多肉的地方,此處稱為魚際,手掌的中央則為勞宮穴,兩者同樣都是反射腸胃的地方。一手握拳,另一手張開,用握拳手的魚際處敲打另一手的掌心,約15下換手,可同時刺激魚際和勞宮穴。


方法2推脾土,推三關用左手扶住患者的手。右手用拇指蘸姜水,先推脾土(在拇指根部經大魚際處到腕部橫紋處),然後向上推三關(在前臂橈側,從腕關節處到曲池穴),每次推的次數以皮膚發紅為度,大約需推200次以上。兩手交替進行。


4.輕輕敲打小腿外側


方法1:除了按摩背部之外,專家也推薦一個敲打腿部胃經的方法:先坐在椅子上,將腳曲起,輕握拳頭後敲打小腿外側,從膝蓋下一直到小腿的一半即可,每次都是由上往下敲,不要由下往上敲,約敲35次即可換邊。另一方法是直接以食指和中指按摩足三裏穴,位置是膝蓋下4橫指、旁開2指處,專家特別提到,要用力按壓才行。


方法2:用指掐和拇指平推足三裏穴。


春節過後要積極運動,飲食上應該注意多吃蔬菜,避免太油膩和難以消化的食物,才能積極預防消化不良的發生。如果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症狀,不妨試試按摩上述穴位。


消化不良食療法


腸胃疾病是很多人存在的普遍的問題,當然消化不良也是其中之一,特別是大餐過後,出現腹脹、腹痛、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對付消化不良除了藥物治療外,食療也是不錯的選擇,下面介紹消化不良食療法:


蘋果


蘋果中含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加速排便,有通便作用。


大蒜


將幾個生蒜瓣搗碎,加入飯菜中食用。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殺滅白色念珠菌,因此,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消化不良效果很好。



在飯菜及湯內放點薑,可以幫助消化,對消除腹脹也有幫助。


木瓜


產生氣體引發腹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腸胃內缺乏消化酶,木瓜含有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脂肪為脂肪酸,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腹脹時,可以吃一下木瓜,可以得到有效舒緩。


杏仁


10粒去皮杏仁,或者在溫牛奶中加一茶匙杏仁油飲用,可緩解消化不良。杏仁富含膳食纖維,還有助於防止便秘。


白菜


白菜含有大量粗纖維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幹結。


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較多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分解酵素,可快速清除體內堆積的有害代謝產物。


檸檬


檸檬維生素C含量很多,具有促進腸蠕動的功能。


薄荷茶


薄荷為常用中藥,開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脹氣或消化不良。


番茄


番茄除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甲酸外,還含有番茄素,有助於消化、利尿,能協助胃液消化脂肪。


葡萄柚


葡萄柚中的酸性物質可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消化功能,營養也易被吸收。


山楂


山楂含山楂酸等多種有機酸,並含解脂酶,入胃後能增強酶的作用,促進肉食消化,有助於膽固醇轉化。


橘皮
  橘皮對消化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其中含有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

小蘇打


在溫水中加入半茶匙小蘇打和幾滴檸檬汁,慢慢飲用。但有胃潰瘍的病人不適合使用,因為內服小蘇打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增加胃內壓力,刺激潰瘍面,甚至有產生胃穿孔的危險。


小茴香或茴香籽


茴香製劑是常用的健胃、散寒、行氣、止痛藥。古埃及也早有用甜茴香籽清腸排便,緩和消化不良、腸胃炎症或痙攣引發的腹絞痛的記載。用小茴香泡水喝,或將茴香籽嚼碎咽下,每餐後一茶匙,可幫助消化。


優酪乳


優酪乳除含有牛奶的全部營養素外,突出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乳酸,能將奶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對於胃腸道缺乏乳酸酶或喝鮮牛奶容易的人,可改喝優酪乳。乳酸能抑制體內黴菌的生長,可預防使用抗菌素類藥物所導致的菌群失調,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大麥茶


大麥茶30水煎服。消食化積。(本方適用于米食積滯)


胡蘿蔔茶


胡蘿蔔 50,茶葉10。胡蘿蔔與茶葉煎水服。理氣消食。


柑菊茶


沖泡柑菊茶、茴香茶及辣椒薄荷茶,有助改善腹脹。


雞內金湯


雞內金100,曬乾研碎過篩,每次用3,用米湯沖服,每天2次。可治消化不良、食積等症。


佛手姜湯


佛手10,薑6,白糖適量。先將薑、佛手放入沙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後加入白糖即可。代茶頻飲。功效理氣寬胸,和胃止嘔。適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脘堵悶,嘔逆時作,納食不香等症。


消宣散


穀芽、山楂、檳榔、枳殼各等份,將它們共研細末。每次服3-5,每日3次。功效理氣消食,健脾開胃。適用於食積氣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腹瀉便溏等症。


三鮮消滯飲


鮮山楂20,鮮蘿蔔 30,鮮青橘皮6,冰糖適量。將鮮山楂、鮮蘿蔔、鮮青橘皮洗淨、切絲,放人鍋中加水適量,用旺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煨半小時,然後用乾淨紗布過濾,棄渣取汁後,加人冰糖繼續沸即成。每次20毫升-30毫升,每日3次,連飲3日為1個療程。功效健脾行氣,開胃,助消化,散結消滯。適用於積滯傷脾型疳積症。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R.LG_UeaHBKsESHCfX.uaT0-/article?mid=1069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