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閱讀近藤誠「不被癌症醫生殺死的20個忠告」的讀者之「忠告」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最近許多醫師前輩談起有些癌症病患因為看了「日本仁醫近藤誠」的書產生了一些拒絕治療的動作,我就買了這位所謂「日本仁醫」的兩本書來看,一本是「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另一本其實內容大同小異,成為所謂的「進階版」的「不被癌症醫生殺死的20忠告」。目前我明確告訴大家(到2014年7月底),我只有「一個乳癌病患」明確告訴我她受了這本書的影響而決定不開刀。雖然我只有一個病患受影響,但作為一個腫瘤科醫師,我還是想把我對於這一本書的感想和讀者分享。
這本書前言的第5頁中「接受治療反而只剩三個月壽命的第一段(因為讀者可能沒有這本書,我抄寫給大家)(不是為了賺稿費):「我在慶應大學附設醫院為癌症病患看診,前前後後加起來已超過一百五十人。其中就診最久的是一名選擇不接受治療的病患,她已經連續二十三年以上來報到了。」 第7頁:「原本一個健健康康的人,之所以會在短時間衰弱到親友幾乎認不得,並於短時間內死亡,都是因為接受了癌症治療」,最後一句「癌症並不可怕,癌症治療才可怕」。這些話由一個「治療癌症的放射治療科醫師」筆中寫出,讓身為晚輩的我很訝異,近藤誠先生用單一個案及他說的新聞個案引伸出來的結果,我個人認為他犯了「實證醫學:沒有用科學及統計結果說出這件事」的錯誤,他並不是在寫小說,我希望他告訴我們,他在多少年之間看了約150名病患?各是什麼癌症?其他的病患也都不治療嗎?所以只有這位不治療的病患活最久?治療、不治療與部分治療的病患都是同一種病嗎?預後差多少?這些新聞報導的病患是他看過的病人嗎?(我因為看不懂日文,所以我直接拿台灣的譯本做感想報告,其實也有科學及求證上的問題)。當然台灣出版社和譯者可能無法給我們答案,其實也可請近藤誠先生告訴我們他依據的文獻、研究或他自己的論文,用科學、實證醫學,而非「小說」、「經驗」的語法說明他論點的正確性。但我希望讀者在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前不要相信作者的這些論述。我也要告訴大家,雖然我只執業18年,可是我看過的癌症病患中,活過10年、15年、2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這本書充滿了許多聳動的標題:「對抗癌症,是跟自己過不去」、「而且進行手術、抗癌藥物、放射線治療等最先進的『標準治療方式』,存活率跟完全不接受治療一模一樣」、「真正的癌症是治不好的」,看完這些段落,我很有信心的說,這些話對一個有良心的醫生或出版社而言,應該立刻刪除。「死於癌症的人口比例並沒有下降過」這句話也是有問題的,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不只是癌症死亡率下降而且發生率也開始下降,即使是台灣雖然發生率仍然在上升但死亡率已有下降趨勢。而且我要告訴大家,那是因為人類不再因為傳染病、中風、心臟病等而早夭,平均壽命延長,但因為癌症本來就是一個老年性疾病,加上現代化社會的生活環境,得到癌症的人口比例自然愈高,死於癌症的病人也更多,我要告訴大家,台灣自1982年就是如此了。但是這就代表癌症診斷與治療是沒有進步的嗎?絕對不是,可是近藤誠就接著告訴大家「治療是沒有用的」。老實說,就現在台灣的現況而言,我們不容易得到癌症不治療的病患的預後數據,因為這種病患就比較不會有資料留在醫院裡。
就乳癌而言,最近台灣國健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依據癌症登記小組的資料,在2004年到2011年間找到一共575名有乳癌診斷、但可能沒接受西醫標準治療方式的病患預後狀況,5年存活期0、1、2、3、4期分別為89.3%、72.7%、56.5%、36.3%、3.6%,讀者可能認為還不錯,但和台灣所有乳癌病患的狀況比較(包含在台灣各地接受治療及那些不治療的病患),0、1、2、3、4期的5年存活率是97.5%、95.6%、88.7%、72%、24.9%。其中筆者要告訴大家的第0期、也就是原位癌的病患就是不治療,死亡率也不高,可是近藤誠醫師誇大了這部分,我覺得很不好,畢竟第0期病患僅約所有乳癌病患的10%,在台灣健保局甚至於不給病患重大傷病卡;其他的期別,我相信大家一比就知道有很大的差別。撇開第0期不談,在台北榮總治療的乳癌病患(2007-2011)年第1、2、3、4期的5年存活期是96.9%、94.2%、81.4%、48%,而且存活期逐年上升,所以我相信「治療絕對是有用的」。而且「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愈好」這句話也仍然是對的。那也許你說,這只是乳癌的數據,那其他癌症呢?老實說,有些癌症不容易治療或治癒,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包括常見的肺癌及肝癌,肺癌在國外、歐美大國死亡率已見下降,但主要的原因其實是戒菸運動的提倡,雖然罹患肺癌的病患死亡率不易因為治療而下降,
但罹患肺癌的病患各期存活期會延長,換言之肺癌因為戒菸運動的提倡導致得到肺癌病患人數下降,是造成死亡率下降的主因,治療雖然讓早期肺癌病患有較大的機會治癒,但晚期肺癌的病患大都是存活期拉長,大部分無法痊癒,但是治療可控制病情一段時間也還是有效的。我們可以拿高血壓、糖尿病的病患做比喻,高血壓、糖尿病可以用藥物控制得很好,但也不是痊癒啊!仍然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針對第四期癌症病人,我們也希望目前及將來可以將他們變成「慢性病」來控制。
第87頁「一旦動刀下去,癌症會立刻發狂,身體也將留下後遺症」,這句標題與其中的內容也是令我非常憂心會對病患造成最嚴重影響的內容,要解釋這段文章的錯誤,我相信每位醫師(除了本書作者以外)都會告訴讀者這段真的有很嚴重的錯誤。就大部分癌症而言,手術切除目前絕對是早期癌症首選的治療方式,外科醫師會考量腫瘤的大小和加上適當的安全距離為病患做最合適的腫瘤切除手術。早期的癌症可能可以光靠手術治癒,但實際上,極少量的癌細胞在手術前即可能已經由微血管散佈至全身,在原發腫瘤還小的情況下先切除「根源」,其他的「微小轉移」再交給身體的免疫系統或是手術後的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解決近藤誠所謂「發狂」的癌細胞,, 如此的治癒率就會最高,這是許多癌症的標準治療流程。近藤誠先生在書中及本段都提了幾個治療後復發死亡的案件,但我要告訴各位,每個看乳癌、肺癌、胃癌的醫師都可以告訴讀者多到難以數計的手術後痊癒病患,也可以提出非常多的文獻一再告訴大家「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
第99頁「脫離積極治療,尋求擱置療法」中近藤誠認為「最好的『固態』腫瘤治療方法就是『不要治療』,只在身體因癌症出現痛楚,為了維持生活品質才需要給予治療。」 換言之,近藤誠醫師建議「以拖待變」,可是這段也代表他相信一件事,癌症是會「愈拖愈嚴重、愈痛苦」的。這段就和我們所提的「科學數據」有極大的衝突。他以乳癌作為本段內容的例子也極為不當,因為目前乳癌的治療,約70%病患已然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痊癒,治療當然必須開刀,或病患必須接受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也會帶給病患短暫的痛苦,但為何要將第一期拖到身體出現痛楚的第四期才就醫呢?
第129頁中,近藤誠醫師引用了一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針對晚期肺癌病患的臨床試驗,近藤誠先生引用了其中一個圖,說明四種化學治療藥物的組合方式對病患的存活期效果都一樣,中位存活期是「8個月」,近藤誠先生因此做了個結論:「現今,投在病患身上的抗癌藥物中,高達九成是不該使用的,化療藥物一點效果都沒有的意思」。可是,如果各位讀者願意去把那篇新英格蘭期刊的文章找出來看,那篇文章的結論是:「四種化療處方的效果一樣,沒有誰比較好」,近藤誠醫師特異去曲解該文的結論,不知用意為何?也許他不滿意平均存活期只有7.9個月,筆者我一樣也不滿意。該文中背景資料及討論中提到化療對肺癌的效果仍是有進步的,晚期肺癌的病患若不接受治療,平均存活期4~5個月,一年存活率約10%,但若接受本文提及的4種化學治療處方,平均存活7.9個月,一年存活率約33%,我相信讀者和我一樣雖然不滿意,但畢竟看得出醫學是在進步的,不可能一步登天。
反過來說,若依照近藤誠的說法,肺癌不接受治療確實可以減少化療額外帶來的副作用,但只能活4~5個月,不知道近藤誠先生滿意嗎?其實化療是有可能可以整體增加病患的生活品質的,原因在於它減少了病患的症狀,同時它也讓病患有機會活久一點。我覺得近藤誠先生應該讓讀者知道全貌,再由病患選擇較好的方式。至於近藤誠先生說「高達九成的癌症,亦即胃癌、肺癌、乳癌等會產生硬塊的固態腫瘤,尚無任何可以證明抗癌藥物有助於延長生命的臨床數據,把抗癌藥物用在固態腫瘤上只會讓病患產生強烈的副作用以及縮短壽命」這段話,我發現有受過科學、醫學訓練的每一位醫師都可以找出許多「實證醫學」的證據告訴近藤誠先生是錯的。
當然我「不懷好意」的找了一些本書中的「錯誤」作「攻擊」,但其實這真的只是他犯的錯誤中的一部份而已。我真的希望我們的病患不要受到近藤誠先生的影響而在該治療的時候拒絕治療。文中有些內容與觀念比如說「漏洞百出的餘命宣告」及「剩餘壽命進入倒數計時應該如何渡過」中近藤誠先生的說法也有一些部份是筆者我所贊成的。
我的一些醫師前輩(又要用個資法保密)告訴我,「面對」這本書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它,等到熱潮過了,影響就過了,愈理它、愈和它辯,受影響的人就愈多,我也真的希望是如此。近藤誠先生得到「菊池寛賞」,這是個對文化、文學創作人士的榮耀,可是它並不等於「醫學貢獻」獎。日本醫學界得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仲彌及利根川進就不會得到這個獎,請讀者們思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