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哲學(6)---命運與因果報應/知足之道
形成人生的要素有兩項:一是人與生俱有的命運,一是人的思想和行為所造成的「業」(因果、業障),「善根生善果,惡行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法則」;換言之,命運與因果報應法則就像形成人類遺傳基因(DNA)的螺旋梯,更重要的是,「因果報應法則」的影響力或多或少強於「命運」。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法則」來改變與生俱來的命運,如果一心向善、時時行善,命運的方向也會跟著往好的方向轉變。(第十二章命運與因果報應)
日本思想家安岡正篤,倡導王陽明學說,主張「易經」包括宇宙真理的學問,在他著書「命運與立命」中,指出命運並非無法改變的宿命,它是可以改變的,要改變它的話,就一定要知道因果法則的重要性;中國古籍「了凡四訓」明朝袁了凡先生的故事,告訴如果行善就會出現好的結果,做惡就會產生壞結局的「因果報應法則」。
現代人無法相信交叉運用命運與因果報應法則,能創造美好人生這樣單純的論調,原因是現代科學根本無法解釋超乎人類智慧理解的命運。目前我們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幾年或幾十年之後,時間雖不確定,但一定得承收結果;現在造的業(Karma)是因,其結果會顯現於將來,因此無論如何請將這件事記在心頭。
第二十章知足之道
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泰斗伊谷純一郎先生,講述非洲山區原始狩獵民族,祖先規定有人打到第一隻獵物就應當停止當天的狩獵。因為如果依自己的慾望去打獵,很快的可能當地動物就會絕跡,到時自己也沒有東西可以果腹充饑。
與自然共生共存,一個非洲原始部落尚且明白知足的道理,為讓千萬種生物能夠永遠存活在地球上,身為現代進步的我們,也應該採行知足、控制私慾的生活。具有共生的理念,不但可以讓已經生活富裕的我們人生變得豐富多彩,如果大多數的人也都擁有這種理念,相信我們必定可以建立物質和精神同時都很富裕的社會。(END)
此分類上一篇:稻盛和夫哲學(5)---青少年犯罪(暮鼓晨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