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護養生 (18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腿抽筋緊急緩解方法

 

1、抓腳趾、肌肉伸展法:

不管是運動或是睡眠時,發生小腿抽筋(腓腸肌痙攣)的情形,可以立即伸手抓緊抽筋那一腳的腳趾,腳尖儘量向上翹、腳跟儘量下蹬,同時用力伸直膝關節,這個方法可以讓攣縮的腓腸肌得到伸展,因此小腿抽筋現象立即可以緩解。

2、交叉舉手臂法:

基本原則右小腿抽筋,則高舉左手臂;左小腿抽筋,則高舉右手臂。如果輕輕舉起手臂的話,效果是不會出來的,還要一點小訣竅。突然發生小腿抽筋的緩解方法,不只可以運用於夜間睡覺時腳抽筋、甚至是各種情景的小腿抽筋(打籃球、游泳等)都可以運用這些方法來立即緩解抽筋的肌肉哦!
訣 竅:將手臂舉高之後,還要感覺手臂被拉伸,牽動到整個身體被拉伸;或是順著手臂舉高的動作,拉伸到整個身體的感覺。

 

3、人中按壓法:

小腿抽筋時,可以立即按壓上嘴唇的人中穴(位置在:上嘴唇正中,靠近上方處),按壓之後,腓腸肌的痙攣會逐漸鬆弛,疼痛會緩解。

 

4、腓腸肌神經根按壓法:

在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是腓腸肌頭的附著點,通往腓腸肌的神經根就在這裡面。所以當小腿抽筋時,用手指摸索膝關節內側有一條硬而突起的肌肉,然後用力對此處按壓,主導興奮的神經就會鎮靜下來,小腿痙攣的情形就會停止。

1、2 二種方法,簡單又實用,而且經過多位患者朋友的印證,都說有效哦。 3、4 種是參考一些中醫期刊的方法,應該也是有效,不過還沒有實際的印證經驗。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覺得簡單的方法來運用。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單動動腳 給你的健康加分

 
 

核心提示:腳被稱為“人體之根本”、“第二心臟”。健身健美腳形操此操簡單易行,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堅持操練者,定能收到健身強體之功效,更能還您一雙靚麗的腳。如能赤腳操練效果更好。

提踵

雙腳並立,腳跟靠攏,兩腳間相距一拳半。同時作提踵動作(直膝)4×8次。為了能站穩身體,雙手可扶住椅背。

按摩腳跟

站姿同前,先將右腳稍向前移,用右腳跟的下後部按摩左腳跟內側(即踝關節下凹陷處)4×8次;再用左腳跟按摩右腳跟內側4×8次。此係人體生殖區反射點,能刺激和催發激素,更有健腎及防治相關疾病之功效。

按摩腳跟

先將右腳提起,繞至左腳後跟,用右腳背及小趾外側,按摩左腳跟踝關節下凹陷處4×8次;再用左腳以同樣動作按摩右腳跟外側4×8次。

按摩腳背

先用右腳弓(腳底中間凹陷處)按摩左腳背4×8次;再用左腳弓按摩右腳背4×8次。腳背經絡豐富,是人體胸部反射區。位於腳弓處的涌泉穴,又是足少陰腎經要穴。

按摩腳背外側

先用右腳背外側(腳底向左),按摩左腳背外側4×8次;再用左腳背外側按摩右腳背外側4×8次。

踩腳趾

先用右腳跟踩左腳趾,要求從大腳趾向小趾來回用力踩壓4×8次;再用左腳跟踩壓右腳趾4×8次。大腳趾係人體面部神經的集結區。大腳趾、第二趾、中趾、四趾、小趾的根部,是咽喉、食道、眼、耳以及泌尿系統的反射區。經常踩壓能防治多種疾病及並使人耳聰目明。

按摩小腿外側

先將右腳跟外側(腳底向左),上自足三里,下至足踝處按摩左小腿外測;再用左腳跟外側按摩右小腿外側各4×8次。足三里繫足陽明胃經要穴,有補氣和促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按摩腓腸肌

腓腸肌即小腿肌,俗稱腿肚子。按摩時先用右腳背繞至左腳小腿肌,自上而下按摩4×8次;再用左腳背按摩右小腿肌4×8次;按摩時會有酸脹感,有放鬆全身經絡之功能。

轉踝

先將左腳站穩,用右腳尖踮地,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右腳踝關節4×8次;再以同樣姿勢轉動左腳踝關節4×8次。可提高踝關節的靈活性。

甩腳

先將左腳站穩(可雙手扶住椅背),再將右腳稍稍提起,腳尖向下,放鬆踝關節,用力甩動腳背4×8次;再甩左腳4×8次。這對放鬆肌肉、疏通經絡極有好處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每天六轉能增壽】

 
☯導讀:一些保健小動作做起來非常簡單,但如果長期堅持,也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功效。
尤其是老人,不妨嘗試下這套 “每日六轉操”,隨時隨地,簡單易做。

1、轉腰:
適當進行腰骶部活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與消化液的分泌,治療便秘。站在地上,兩腿分開,雙手叉腰,腰向前彎,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10圈, 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除了治療便秘,此法還能增強腰部肌肉、關節的功能,對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腰痛、坐骨神經痛等也 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轉腰最好放在早晨做,空腹時最好,做完後再喝一杯溫開水。

2、轉頭:
先抬頭儘量後仰,然後慢慢低頭,下額儘量貼近胸前,使頸背肌肉拉緊和放鬆。隨後,緩慢做頭部的圓周運動,並向左右兩側傾斜10~15次。 再將腰背靠在椅背上,兩手在頸後抱攏片刻。此法能使頸部的肌肉和關節得到鍛煉,除了增強其功能外,還有防治神經性頭痛、失眠、頸椎骨質增生、頸肩綜合征等 功效,對頸部甲狀腺和甲狀旁腺也有良好的作用。

3、轉膝:
雙腳併攏站在地上,微微下蹲,雙手按住膝蓋,先按順時針轉30圈,再按逆時針轉30圈,堅持做兩次。此法不僅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防止腿 衰老,還能有效減少靜脈壓及促進血液迴圈,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增加腰、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加關節的靈活性。但是有關節炎的老年人不建議這個動作。

4、轉踝:
踝骨周圍有許多穴位,腳踝還是氣血運行的樞紐部位,經常轉動可以刺激穴位和經絡,促進血液運行,還能間接刺激足踝旁的經穴,對胃、腸、 心、腎疾病均有防治作用。可以盤坐在床上,一隻手握住腳踝,一隻手握住腳掌,緩慢轉動;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一般每次左右各轉 100下,早晚各一次。洗澡後進行效果更佳。

5、轉肩:
即借助上肢運動,轉動肩關節。運動時將上肢向前、後、內、外各擺動10~20次,以帶動肩關節的運動。每天堅持擺動3~4次,擺動範圍由小到大,運動量可根據身體條件相應調整。轉肩對於防治肩周炎、改善心肺功能有一定幫助。

6、轉腕:
和踝關節相同,手腕也是人體使用頻率非常高的關節,並且是氣血運行的樞紐,轉動刺激可以使其舒展,促進血液運行。先將右臂伸直上舉,手腕 放鬆,五指呈自然狀態,朝右外側帶動手腕。注意不要用力,輕輕搖、轉,環旋30~50次;再換左手,環旋相同次數。或者左手握緊右手腕下部,借左手之力, 快速搖動右手腕30~50次。

※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建議粉絲們~來上經絡拳課程或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健康就掌握在你手中~歡迎您的分享^__^*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腿不老人就不會老~~

 

隨緣 隨意 隨欲 隨喜

40歲以上守護健康10155109_512408538864421_7139568530647166939_n.jpg

 
 
 
 
 
 
 
 
 
 
腿不老人就不會老~~ 李科衛
 


常言道,人老腿先衰。那麼,怎樣鍛煉才能使“腿不老”呢,以下六招您不妨一試。

1.乾洗腿: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稍用力從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後再從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2.揉腿肚:
用兩手掌夾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為一節,共做六節。此法能疏通血脈,增強腿的力量。

3.甩小腿:
一手扶牆或扶樹,先向前甩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一次甩80-100次為宜。此法可預防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4.揉雙膝:
兩足平行併攏,屈膝微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方向揉動數十次,然後逆時針方向揉動數十次,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肢無力、膝關節疼痛。

5.扳足趾: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用雙手扳足趾20-30次。此法能強腰腿、增腳力。

6.搓腳心:
雙手掌搓熱,然後用手掌搓腳心,各100次。此法具有降虛火、舒肝明目之功效,可以防治高血壓、暈眩、耳鳴、失眠等症

 

 

 

 

 

本文引用:http://blog.xuite.net/jrta680326/680326/211589091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翹腳的壞處

 

翹腳的壞處

 

翹二郎腿,用中醫和西醫的觀點來看,都只有「非常不好」足以形容。

歸納出幾點翹二郎腿的「害處」,提醒大家要避免翹腳成習。

 


 

1.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首先,「被壓的腳」長期承受另一隻腳的壓力,久而久之,不正常的外力導致膝蓋上腔退化磨損,膝蓋的毛病就會出現,很多人「未老先衰」,年紀不大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追問之下原來都有翹腳習慣。

 

2.出現神經壓迫症候群可能要復健矯正

由於大腿前側的股神經掌管感覺,如果常常被壓迫,容易知覺麻痺,整條腿喪失感覺,這也就是醫學上稱的「神經壓迫症候群」,臨床上接獲到這種病例,病人還要接受復健治療。

 


 

3.雙腿容易有靜脈曲張困擾

另外,「被壓的腳遭殃,翹起來的那條腿問題也很大」,翹起來的那條腿,後側神經血管長時間疊在另一隻腳上,在兩腿「密不透氣」的貼合情況下,血流不通暢,會加重小腿靜脈曲張的發生機率,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下肢水腫,使得小小的傷口不易癒合,增加腿部潰瘍的機會

 

4.小心演變成「O型腿」

而且,兩腿交疊,翹起的腳向內縮,也會導致該條腿的韌帶肥厚發炎,產生腫痛的問題,甚至還可能變成「O型腿」,腿形變得醜醜的。

 

5.龍骨也容易出現異常

不單單是腿部腫痛、靜脈曲張的毛病,翹二郎腿還會導致腰椎和脊椎異常,

包括「脊椎側變」、「椎間盤破損突出」等,這類慢性化的症狀治療起來更是棘手。

翹腳真的是很不好的習慣,兩側髖關節(臀部和大腿間的關節)位置一高一低,連帶使得骨盆位置偏離,腰椎和脊椎的角度也會改變。

長時間翹腳的結果,骨盆、腰椎和脊椎偏位,不但會引發腰痛、下背痛,還會變成「長短腳」,兩側膝蓋受力不同,較常磨損的一側膝關節就會提早退化,退化性關節炎應運而生,可說是「連鎖反應」,從上到下都會出問題。

 

keyword: 翹腳的壞處

 

▼翹腳的壞處 相關影片: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翹腳】身體無法承受的重...☆

 

【翹腳】身體無法承受的重...☆

 

 

 

【翹腳】身體無法承受的重

翹腳這個小動作會造成骨盆的不平衡,當骨盆不平衡,改變肌肉的長度、張力之後,牽一髮而動全身,所有症狀開始延伸。因為地球的萬有引力,人體配合自我調節,讓人身體垂直地面。假設翹右腳在上,因此左邊的屁股比較高,如果沒有自我調整的能力,人應該就會往左邊摔下去了。但是因為要維持平衡,因此腰椎會往右邊彎曲,然後胸椎為了要維持平衡,所以胸椎要往左邊彎曲,頸椎則往右邊彎曲。這樣身體才能維持平衡。但是讓脊椎排列彎曲的是【筋】的拉力造成的,凹側的部分的神經也會被壓迫到,神經訊號因而傳導不良,導致嚴重的【筋傷】,身體將產生各種病痛。

【翹腳引起的症狀】

1.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首先,「被壓的腳」長期承受另一隻腳的壓力,久而久之,不正常的外力導致膝蓋上腔退化磨損,膝蓋的毛病就會出現,很多人「未老先衰」,年紀不大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追問之下原來都有翹腳習慣。

2.神經壓迫症候群

由於大腿前側的股神經掌管感覺,如果常常被壓迫,容易知覺麻痺,整條腿喪失感覺,就是醫學上稱的「神經壓迫症候群」。

3.雙腿容易有靜脈曲張

被壓的腳遭殃,翹起來的那條腿問題也很大,翹起來的那條腿,後側神經血管長時間疊在另一隻腳上,在兩腿「密不透氣」的貼合情況下,血流不通暢,會加重小腿靜脈曲張的發生機率,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下肢水腫,使得小小的傷口不易癒合,增加腿部潰瘍的機會。

4.演變成O型腿

兩腿交疊翹起的腳向內縮,會導致該條腿的韌帶肥厚發炎,腫痛等問題,甚至還可能變成「O型腿」,腿形變得不美觀。

5.脊椎側彎

導致腰椎和脊椎異常,包括脊椎側彎、椎間盤破損突出等,這類慢性化的症狀治療起來更是棘手。兩側髖關節(臀部和大腿間的關節)位置一高一低,連帶使得骨盆位置偏離,腰椎和脊椎的角度也會改變。長時間翹腳的結果,骨盆、腰椎和脊椎偏位,不但會引發腰痛、下背痛,還會變成「長短腳」。

翹腳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人體從上到下都會出問題。儘量讓自已的姿勢符合人體工學,才不致引起脊椎與筋骨受傷,更何況有些傷害是無法挽救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姿勢一定要保持正確。

 

 

本篇圖片可以直接複製

 

感謝 秋菊蘭若媚兒分享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治腰腿痛按摩方法

 

腰腿痛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涉及面廣,是腰椎間盤膨出突出症、腰肌勞損、梨狀肌綜合征、腰椎骨質增生或肥大、小關節紊亂、椎管狹窄、臀上皮神經炎等病的主要症狀,臨床主要表現有:腰痛甚至下肢疼痛,活動受限等,給患者生活工作帶來巨大痛苦和諸多不便。長時間腰腿疼痛不僅對人體造成危害,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但是,不少人卻因種種原因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治療,因此,學習一些簡易的自我保健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擦腰

站立,兩腳分開同肩寬。兩手握拳,拳眼,即握拳的拇指和食指側,貼著腰部用力上下擦動。擦動從骶部開始,從下往上,盡可能高,擦動的速度要比較快。擦數十次,直至覺得皮膚發熱為止。

揉臀

體位同上。用一隻手掌的大魚際處貼著同側臀部,順時針轉或逆時針轉地揉動數十次,然後用另一隻手揉另一側臀部。有疼痛的一側臀部要多揉。

按命門穴

站或坐位。用一手或兩手拇指按住命門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用力按住該穴至感覺有點酸脹,然後揉動數十次。

揉腎俞穴

體位同上。用一隻手的拇指按住腎俞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即命門穴的外側約兩個手指寬處。用力按住該穴時即有酸脹感,按到有足夠的酸脹反應後,再揉動數十次。然後再用另一隻手按另一側腎俞穴並揉動。

推腰臀腿部

先左弓箭步站立。用右手掌,虎口分開,拇指在前,推住同側腰部,然後用力向下推,經臀一直推到大腿和小腿為止,身體也隨著向右側彎。然後右弓箭步站立。用左手推左側腰臀腿部。交替推410次。

彎腰捏腿部

站位,也可坐床上。兩腿伸直,慢慢向前彎腰,同時用兩手捏大腿和小腿前面的肌肉,捏到盡可能低,最好到足背處,反復510次。向前彎腰時,頭要昂起。

推腰部

站位,兩腳分開同肩寬。兩手叉腰,拇指在前。先用右手掌從右腰部開始推,向前和向左;然後用左手掌從左腰部開始推,向後和向右。推數十次,也可相反方向推。

捶腰

體位同上。兩手握空心拳,用拳眼輕輕捶擊兩側腰部,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共2030次。

由於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我們主張有這樣症狀的患者應先到正規醫院就診,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在專業醫生建議下選擇合適的按摩方法,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按摩情人趣味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坐-你無法想像的神奇

 

轉載自:2014-06-11 配資寶

 

 

 

有朋友反映說這篇文章很好,再發一次,希望能幫到大家,

因為施琰博本人也在一直在持續打坐!

 

打坐又稱靜坐(西方又稱冥想),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

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

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

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

心境達到清淨安祥,氣脈自然暢通。

 

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

總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堅持,精進不懈,小則康強身體,祛病延年;

大則開發潛能,彌綸天地。

 

1.雙盤人人可練,即使60歲開始練起,
2.雙盤練得不僅是筋骨,而是把經絡全部打開。
3.如果練成,並每天堅持雙盤坐20分鐘,可保70歲登山如小伙。

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雙盤練成後,打坐就不會再腰疼。腎氣充足,甚至想弓著腰坐都不可能,

氣足的會把脊背頂的很直。
5.開始練幾天之後,就會持續的腿疼,然後會腰疼。不練的時候也一直疼。
6.具體的練法是上座之前做些開胯運動,然後試著雙盤,直到盤上,

然後忍痛,直到時間越來越長。
7.練雙盤,能迅速促進胃腸蠕動。即使飯後立即開練,

20分鐘後胃就全部排空了。
8.雙盤不僅打開腿部經絡血脈,而且會打開胯關節。
9.雙盤的姿勢其實腳踝壓住了大腿內側的大動脈,為了打通動脈,

心臟會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
10.在打通腿部血脈前,由於雙腿動脈不過血,

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時心髒又在加大供血力量,

因此,五臟六腑會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 ​​改善臟腑機能,並促進大腦供血。

*@*

 

 

 

試試看,你盤腿坐能堅持多久?如果沒過多長時間你就覺得腰酸背痛、

腿腳發麻,那就說明你的柔韌性不好,身體不夠靈活。
千萬別小看這個簡單動作,除了可以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運動損傷機率外,

經常練習還可以鍛煉腿部、腰部力量,提高注意力。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

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

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


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

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練習一段時間後,你的柔韌性將大幅提升。一般健身者,

可以從單盤(一側小腿貼地,另一側小腿架在其上)開始,

可以墊個坐墊,然後雙腿盤坐,即兩隻腳都架在對側腿的大腿上,

上身保持挺直,雙手交叉虛放在肚臍處,沉心靜氣、排除雜念,

打坐20—30分鐘即可。

 

 

 

參禪打坐的好處
據悉,「閉目養神」是人在感覺疲累時,常用的一種方法,

而實際上,最近一些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

像這樣的靜坐還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讓人有更靈敏的反應。

 

據了解,試驗顯示,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

試驗室曾經做過試驗,試驗對像是一組八位年齡在三十四至六十四歲之間

的佛教徒,在過去的十五至四十年間,每天進行超過八個小時的打坐和冥想禱告。


據了解,作為對照組,則是十位健康的大學生志願者,

他們年齡在二十至二十二歲之間,此前從未嘗試過打坐或者冥想,

僅僅在一個禮拜前接受過簡單的冥想訓練。

兩組人員都被要求完全放鬆地進行關於慈悲憐憫內容的冥想,

冥想者只需要產生類似的感覺,而並不需要在大腦中描繪具體事物。

 

據了解,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透過一些腦電波測量儀器,

在兩組志願者打坐冥想前、冥想過程中、冥想後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

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所在一組記錄下來

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盪尤其強烈。

因為人腦的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引起的,

而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相關的區域。


事實上,在進行冥想前,兩位年齡較長的僧人就被探測出極強的伽馬波活動,

因此,顯然腦區域活動的波動完全是由於修行時間長短引起的,

而與個體差異無關。

據了解,透過試驗,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

坐禪和冥想能夠增強腦活動能力,並明顯地影響腦部負責

調節情緒和快樂相關的區域。簡言之,靜坐並展開想像是一種從

身心兩個方面都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


事實上,對於打坐有益,在中國古代就有此說,郭沫若在自己的

《靜坐的功夫》一文中談到∶「靜坐這項功夫,在宋、明時代,

儒家是很注重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而來,但我覺得,

當溯源於孔子的弟子顏回,因為《莊子》上有顏回坐忘(即靜坐)之說。

在中醫藥學上,靜坐養氣也是為醫理所提倡的,

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談到∶「恬淡虛無,其氣從之;

精神記憶體,病安從來?」它是集中註意力,達到心神合一的一種途徑,

是一種通過冥想實現的心理暗示療法,

近年來西方包括日本等國對於靜坐進行的科學理論研究,

就是對這門古老的放鬆療法的現代醫學詮釋。

 

 

 

坐雖好,但是除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1.靜坐需要注意地點時令,不要在飯前飯後半個小時內靜坐,

也不要在當風的地方和冷氣空調房間中靜坐,開始靜坐之前要進行

一些暖身活動,讓身體的血脈充分暢通,冬季則需要保持衣著寬鬆和溫暖。

2.有部分人並不適合靜坐。比如孕婦和一些特殊疾病病患,

同時靜坐時,要注意一些特殊反應,如後腿腳微麻是正常現象。

初次靜坐者如果不能順利入定也不要勉強,一切以自然為主,

可以稍等一會放鬆心情再繼續,當然,如果有條件,

最好能夠在有經驗的人指點之下進行靜坐練習,不要盲目,也不要過於急躁。

打坐的好處是集中精神,養生保健。我國傳統的打坐養生功法最早

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莊子》一書記載,

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

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

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

實在是打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打坐既可養生延壽,

又可開慧增智,故各類練功門派及佛家、儒家、瑜伽術對打坐都很重視。


最後一個打坐的好處是,消除疲勞,增加記憶。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 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

只要靜坐5~1 0 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 7%,

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 個小時後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

“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而當身體和精神完全處於放鬆狀態時, 其記憶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而且發現打坐的人記憶沒有明顯的飽和點,而這正是道家提出

“天人合一”理論的最好見證。

 

 

打坐,是修養身心與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必須要有信心與恆心,

堅持不斷地練習下去,才能收到效果。常年練靜坐功,

不但能袪除身體各種疾病,強健體魄,而且能增長人的智慧,

改變人的氣質,天資差的人能變為優秀,

生理和心理得到高度的淨化與均衡的發展,經常感到身心自在,

輕鬆愉快,生氣勃勃,好似獲得一個嶄新的活潑的生命。

 

 

打坐之初主要在於一個環境三個調理
首先選擇有利於入靜的環境,如果在房間裡打坐,室內光線明暗適度,

空氣通暢,溫度也要適中。室外坐禪要選擇幽靜的地方,

避免受到意外的驚撓。我們這裡說的是煅練初級的打坐功夫,

因此和禪宗提倡的“身居鬧市裡,心無車馬喧”不是一回事,

所以必要的環境條件還是需要的。

 

打坐要三調。

調身: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

雙腿最好結跏趺坐,如果不能雙盤,更不要免強,避免腿痛不利於久坐。

但散盤容易使身體後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盤時要用一個

薄一點的枕頭墊在臀下,有利於身體平衡。特別是冬天,

打坐時一定要把膝關節用毛毯之類的包住,因為雙膝向內彎曲時,

膝蓋骨外則下邊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開放的,

容易進入涼氣引起風濕。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用雙盤打坐的,

坐禪結束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促進腳底血液遁環。

站起後兩腿輪換側僕壓壓腿或下下腰。因為雙盤容易導致腿部肌肉萎縮,

腿骨變形成O型腿,走路飄浮無力,所以如果常期堅持坐打坐的人,

按摩和側壓腿非常必要。

 

調息:就是調勻呼吸。細而不粗,聽不到呼吸的聲音;勻而不湍,

如涓涓流水,不可緩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所吸之氣雖入肺部,

但意念中要想著它進入下腹氣海(臍下丹田)。

 

調心:這是坐禪的關鍵,制心一處,不要散亂掉舉。

坐禪的人開始習定時談不上入定,最多達到入靜就不錯了。

但是心猿意馬若使妄念不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採取以妄制妄的辦法,

這就是調心。方法很多,如念佛,參話頭,觀想,數息等等。

當然這些調服妄念的方法本身也是妄念,所不同的是,

我們是以一念制萬念,最終此一起不起就是入靜了。

入靜是進入禪定的過程和手段,不是禪定的本身。有些人坐禪時眼皮跳,

其原因主要是你的眼睛處於似閉非閉的狀態。建議你要么睜開,

對目前之物視而不見,要么就閉牢,一心內觀,就不會再跳了。

打坐入靜後處於“忘我”的狀態時,容易出現幻覺,

這是妄念意識常期熏染的積垢,不可執著它,用金剛經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治。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

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

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初習靜坐,會出現這樣幾個問題。

A、初習盤腿打坐,坐的時間稍長,腿會發生酸痛麻木,有此感覺時,

要忍受一下,實在忍受不了,可站起來活動一下再坐。日子久了,

腿子盤熟,就不會再有這種感覺。

 

B、​​初默念菩薩聖號時,可能還沒有妄念生起,時間一長,

儘管你心在默誦聖號,而妄念不由地會從旁邊鑽出來,

分散你的淨念。不用擔心,這是初習靜坐必有的現象,

沒有關係,只要你一發覺,它就溜走了,你繼續再念,它再來時,

你再用“覺”照走它。如此這般,久而久之,妄念會漸漸減少直到消盡,

淨念常住。一小時,你會在默念菩薩聖號的靜定中,不知不覺地過去,

精神會感到一種難以形容的輕鬆愉快,這時候你的健康會有明顯的好轉。

 

C、起初練習時信心很充足,坐了一段時間後,也許看不出明顯的好處,

信心會減退,或者遇到一些干擾,就此停下來,這樣就前功盡棄了。

須知慢性疾病的發生,是漸漸形成的,不像急性病,突然感到。

因此,治療也有個時間過程,不可能一藥而愈。同樣,

打坐的功效也是逐步增長的,不可能坐一個短時期所有的疾病皆霍然而愈,

它也是逐漸痊癒的。怎麼能急於求成呢?這是練功的大忌,

必須要有信心、恆心、耐心、毅力,堅持不斷,寒暑不停,

所謂“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堅持到底,必定勝利。”

這是練功者的經驗之談,應該如每日三餐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

 

必須注意的幾件事:
A、飯後一小時內不可靜坐,打坐時要用毯子或大毛巾把腿包好,

勿使受冷。收功起來要活動幾分鐘再做其他事情。

 

B、​​養成早起早睡的生活習慣,晨起後到空氣清新的場地進行體育鍛煉,

如太極拳、八段錦、慢跑、快走等,運動量逐步增加,以不感到吃力為宜。

 

C、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煩惱生氣,碰到不如意的事退一步想。

改變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賭博等,節制夫妻生活。

 

D、常懷慈悲心,常行善事,助人為樂。多吃素食和水果,少食葷腥,

促使血液淨化,增強白血球的噬菌功能。切忌直接殺生,

因為多殺生靈不僅促短人的壽命,而且不得善終,這並非危言聳聽,

確有很多的事例證明,這裡限於時間,不能例舉,

以後多親近善知識便會知道。另外,連續坐靜的人,

只要每天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幾天后身上會出現

像被很多螞蟻噬咬的感覺,這裡癢一下那裡疼一下,你也不要理它,

這是一種血脈活躍衝破毛細血管裡微細病灶的良性表現。

幾天后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你們每天投資兩個半小時的打坐,有上千年之久的功效。

因為當你們打坐進入永恆時,時間停止了。這不只是兩個半小時,

而是百千萬億年的進化和發展。你們進入了不同的時空,就是這樣子,

你們重新充電之後,回來就跟新的一樣,

所以你們不需要輪迴到下一個人生才能讓自己更新或還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目的就是要來再學習認識自己,就是這樣子而已。

 

假如我們這輩子不做,我們就得下輩子再做,或下下輩子等等…。

所以假如我們現在有時間,每天打坐兩個半小時,其效用有上百萬年之久。

你們每次兩個半小時的投資,不要認為它只是兩個半小時,

也不要認為它太多了;你投入的每一分鐘就代表了一個輩子,

因為在永恆裡面,沒有什麼兩個半小時,或是什麼一分鐘的,

它是永恆的。我們在算時間只是因為當我們被困在時間裡面時,

我們知道這是時間,一旦我們出了時間,那就沒有時間的存在了。

 

所以,打坐的時間是非常的寶貴的,那是把你們百千萬年的進化給壓縮在一起,

就好像是計算機的濃縮芯片,像這樣一小薄片,

包含有上千筆甚至百萬筆的信息。這跟大小無關,這不是時間,

不是我們所習慣的數字。打坐時是完全不同的時空,

所以你們越進入這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空間」(師父笑),

對你們就越好。你們越能認識自己,你們就越自由。*@*

 

 

 小蘇 分享 *@*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能隨便吃的蔬果

.

 

 

 

 

【不能隨便吃的蔬果】
http://bbs.wenweipo.com/thread-566519-1-1.html

 

 

1.芒果止血,來月經的人不要吃


2.韭菜壯陽,小孩子不能吃


3.南瓜升壓、止喘,高血壓的人不能吃


4.山藥補氣,失眠的人不能吃


5.蘑菇、黑木耳瀉下,腹瀉的人不能吃


6.香菜發汗,汗多的人不能吃


7.芋頭、苦瓜、雪裡紅清熱,陽痿的人不能吃

 


8、【連續吃一斤楊梅 浙江女子臉上長痤瘡】

小孩和女性都愛吃水分足糖分高的水果,如楊梅、葡萄、香蕉等,但這些水果都容易導致痤瘡。

 


9、【14種比砒霜還毒的食物】

1.胖大的豆芽;2.新鮮的蠶豆;3.變色的紫菜;4.未醃透的鹹菜;5.發黃的銀耳;6.長斑的紅薯;7.長霉的茶葉;8.棕色心的甘蔗;9.腐爛的生薑;10.發芽的土豆;11.鮮黃花菜;12.無根豆芽;13.爛白菜;14.青西紅柿。

 


10、【三小時之內不宜同食的食物】

1、蜂蜜+洋蔥:引起眼病;2、羊肉+西瓜:易傷元氣;3、雞蛋+豆漿:引起胃病;4、狗肉+綠豆:引起中毒;5、兔肉+芹菜:導致脫髮;6、牛肉+栗子:引起嘔吐;7、香蕉+馬鈴薯:導致面斑;8、蘿蔔+桔子:傷腎;9、柿子+紅薯:易患結石。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種有毒蔬菜千萬不要吃 !

 
 
 

1、無根豆芽

 

有的豆芽(特別是黃豆芽)在生產時施用了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粗壯而無根。除草劑中含有致癌等物質,而無根豆芽中就吸收了這種毒物。

 

因此,這種無根豆芽不宜食用。

 

 

2、久存的老南瓜

 

含糖量高,並且由於儲存時間過久,易使瓜肉發生無氧醇解,並使瓜質改變,食用后不利於健康。

 

 

 

 

3、腐爛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很強的毒素——黃樟素,人吃了能引起肝細胞中毒,損害肝臟功能。

 

因此,選購生薑時,要選新鮮、外形完整、無霉變和無腐爛變質的大塊鮮姜。

 

 

 

 

4、秋扁豆和豆莢

 

這些食物含有一種凝血物質——聚集素,能使血液凝固,是一種毒蛋白。其豆莢則含有一種溶血素。這些有毒成分在秋季成熟的"老扁豆"中含量特別高,人若食后往往會中毒,發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癥狀。但這些毒素經高溫處理后即可破壞。

 

因此,對這種蔬菜應高溫燒炒,徹底熟透才可食用。

 

 

 

 

5、新鮮木耳

 

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叫做卟啉類的對光線敏感的物質。人食用后,皮膚經光線的照射可以引起皮炎,出現瘙癢、水腫、疼痛,個別人還會因咽喉水腫而發生呼吸困難。

 

因此,只有選購干木耳,水發后再食用才安全。

 

 

 

 

6、新鮮黃花菜

 

它含有一種秋水仙鹼的劇毒物質,若食用,將發生中毒。中毒癥狀為噁心、腹瀉、頭痛、口渴,重者甚至出現昏迷。

 

 

 

 

7、未成熟的西紅柿 (番茄)

 

它含有一種叫做龍葵的有毒物質,食用后可出現噁心、嘔吐、頭暈、流涎等中毒現象。如果生吃,危害更大。

 

 

 

來源: 網絡健康頻道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嚇你!13種食物比砒霜還毒

 

 


不是嚇你!13種食物比砒霜還毒
   
許多食物正常時是美味營養的好食品,但一旦不新鮮、發芽,或是採用非常規手段催熟後,就會出現不利身體健康的毒素,有一些甚至會危及到生命。

孩子比成人的抵抗力更弱,在製作孩子的食物時,
更要注意不要讓這些食材上了餐桌!
 


一、青西紅柿  
青西紅柿含有毒性物質、叫龍葵素,
食用這種還未成熟的青色西紅柿,口腔有苦澀感,吃後可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毒癥狀,生吃危險性更大。
 


二、爛白菜  
食用腐爛的大白菜後,會使人缺氧而引起頭痛、
頭暈、惡心、腹脹等,嚴重時會抽筋、昏迷,甚至
有生命危險。
 


三、無根豆芽  
在生產過程中,多施用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
沒有根。而除草劑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
有害物質。
 


四、鮮黃花菜  
鮮黃花極有毒,乾品無毒。因為鮮黃花菜中含有
秋水仙堿,這種毒素可引起嗓子發幹、胃部燒灼感、
血尿等中毒癥狀。若先將黃花菜在開水中衝燙一下,
然後用涼水浸泡2小時以上,中間換一次水,
鮮黃花菜就無毒了。
 


五、發芽的土豆  
發芽土豆(馬鈴薯)的嫩芽和變成綠色的皮中
龍葵堿含量很高,食用易中毒。因此,發芽和表皮
發綠的馬鈴薯不宜食用。
 


六、腐爛的生薑  
腐爛後的生薑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黃樟素。
人吃了這種毒素,即使量很少,也能引起
肝細胞中毒和變性。
 


七、長黴的茶葉  
茶葉發黴是受了青黴、曲黴汙染的結果,倘若喝了
發黴的茶葉水,輕則引起頭暈、腹瀉、重則
可以引起重要器官壞死。
 
 

 

八、長斑的紅薯  
是由於感染黑斑菌所致,吃後易中毒。
 


九、發黃的銀耳  
變質發黃的銀耳是受黃桿菌汙染所造成,吃了
可引起頭暈、肚痛和腹瀉等中毒現象。
 


十、未醃透的鹹菜  
醃菜時如果放鹽量不足,
醃制時間不滿8天,可能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十一、變色的紫菜  
若涼水浸泡後的紫菜呈藍紫色,
說明紫菜在乾燥、包裝前已被有毒物所汙染,
這種紫菜對人體有害,不能食用。
 


十二、新鮮的蠶豆  
有的食後會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病症,
出現全身乏力、貧血等症狀。
 


十三、胖大的豆芽  
用化肥發的豆芽都是又白又胖,
其中殘留大量的氨,在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亞硝銨,
大量食用會引起頭昏、噁心、嘔吐。
 
 
 
 
 
 
本文引自奇摩部落格" href="http://blog.xuite.net/b2722695"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不能吃花生?5大族群要小心...☆

 

誰不能吃花生?5大族群要小心

華人健康網/ 2012/11/26

花生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食物,成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能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提供必須脂肪酸等,且其中的銅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都有助益。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花生,有幾種類型的族群看到花生最好是敬而遠之。

5大族群的人吃花生要小心,避免過量,甚至最好忌口。(圖片/取材自農委會農糧署官網)

 

1.痛風患者不宜

痛風患者體內的尿酸值過高,而花生本身就屬於高脂類食品,會不利於尿酸的排出,加重痛風患者的病情。

2.胃潰瘍、慢性胃炎患者不宜

有慢性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症狀的人,飲食上建議以少量多餐、清淡少油為主,花生屬於堅果類,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過高,難以消化吸收。

3.想減肥的人不宜

花生醬熱量十分驚人,一個兵乓球大小的花生醬抹在吐司上,就約190大卡,一般的果醬1匙頂多50卡,選擇一份花生薄片當早餐就會比選擇草莓吐司還高出許多熱量,不適合做為減肥者的選擇。

4.糖尿病患者不宜

每天攝取的總熱量都須小心計算的糖尿病患者,光是油量一天就不得超過3匙(30),但花生18粒就相當於一匙油,熱量高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常吃。

5.高血脂患者不宜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後,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本文摘自:http://times.hinet.net/news/health/10482368

 

感謝 秋菊蘭若媚兒分享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食吃得太少易患六種病

 

主食吃得太少易患六種病

米飯、面條、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頓頓不離的好主食,可是現在,很多人吃主食的數量和種類卻越來越少。這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

同時,增加蛋白質和脂肪豐富的禽畜魚類的進食,也會導致體內脂肪囤積過多,不但會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也會接踵而至。
糖尿病

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擔心自己得糖尿病的人,會有意少吃米麵,以爲這就少攝入了糖分。

如果病人主食攝入量太少,處於半饑餓狀態,容易出現反應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長此下去,患者身體消瘦,脂肪異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種並發症,給治療帶來困難。
脂肪肝
喝酒吃菜不吃飯尤易損肝傷膽。即使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性脂肪,改吃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這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自然有益,但酒席上控制不了油和菜的攝入量。

日久就會加重體內脂質過氧化、損傷肝細胞,還可能誘發膽石症;飲酒會加重這種損害,引發或加重脂肪肝。
體毒堆積

只吃飯不吃菜,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身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就會造成膚色黯淡、臉色難看。
如何健康吃主食?

◎居家主食盡可能豐富

營養專家提供的選主食的原則是,粗糧比細糧好,豆類、薯類比普通粗糧好。粗糧或豆類、薯類的營養價值要比精米白麵高很多:全麥粉和普通的小麥粉相比,B族維生素要高出3倍。

從蛋白質角度來講,紅豆、綠豆等豆類的蛋白質含量是大米的3倍。不過,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每個人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更實際的是,大家的口味不同,所以煮婦們可以在使家人盡量調整精細糧、主副食口味的同時,努力平衡膳食。
◎吃大餐喝小酒前先吃點主食

在大餐前先吃一點雜糧主食,如一小碗粥面、一兩塊玉米山藥芋頭,甚至是幾筷子土豆絲或年糕片等含碳水化合物的冷菜等,就能避免酒類、油膩食物傷胃傷身的問題,起到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而且能讓你早生飽腹感,有效減少食物攝入,控制體重。
◎粗糧代替精緻點心

如今宴席上的主食多是一些精緻的酥香小點、拋餅、炒飯,甚至油炸食品。它們往往油脂過高,纖維含量極低,不能起到平衡營養素和保護健康的作用。如果能換成平凡的白粥、紅薯粥,雜糧饅頭,都是很好的選擇。

文章引自:主食吃得太少易患六種病 

 文章網址:主食吃得太少易患六種病

 

 

 

 

ivr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臟健康十大飲食指南

 

       

1酪梨

有人認為酪梨含很多脂肪,所以不愛吃。但酪梨含的大部分是單元不飽和脂肪,可代替膳食中的飽和脂肪,

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酪梨的纖維含量很高,能清除體內多餘的膽固醇。加一片酪梨到三明治或菠菜沙拉裡,能減少罹患心臟病。

2莓果、 藍莓、覆盆子、草莓

心臟科醫師席納塔(Stephen T. Sinatra)、「八星期降低你的血壓」作者說,「所有莓果對心血管健康都很好」。

3燕麥粥

每天以一碗熱騰騰的燕麥粥展開,它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葉酸和鉀。

這個富有纖維的「超級食物」能降低壞膽固醇,因此經常食用燕麥,可以平衡膳食、均衡營養,

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

4鮭魚

鮭魚特別富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壓。每星期食用兩次鮭魚,能減少三分之一死於心臟病的風險。

席納塔建議,最好選擇野生鮭魚,不要購買養殖的,因可能含有殺蟲藥、殺蟲劑和重金屬。

不喜歡鮭魚的話,鯖魚、金槍魚、鯡魚及沙丁魚,同樣有幫助。

5黃豆

黃豆及其製品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體內脂肪及膽固醇代謝,保持心血管通暢。

6菠菜

菠菜含有豐富的鐵及維生素B,且熱量較低,能有效防治血管疾病。

菠菜和胡蘿蔔中又富含葉酸,每天吃菠菜的人大約降低25%的心臟病風險,更可令一旦心臟病發後的生存機會提升三分之一。

7亞麻籽

在健康食品店可以買到亞麻籽,試試看,每天撒兩大匙在麥片或沙拉裡。

亞麻籽是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之一, 在飲食中加入,可減少心臟病惡化達46%

8豆類

臨床發現碗豆、 扁豆、蠶豆等可有效降低膽固醇、血脂肪和三酸甘油脂,抵抗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肥胖和糖尿病,並促進腸胃健康。研究也顯示,食用豆類可促進動脈健康,降低血壓。

9橄欖油

一項名為「七國研究」的科學專案發現,中年喪命的美國男性有46%死於心臟病,而希臘克里特島的居民只有4%

原因是希臘人嗜食橄欖油。

橄欖油是單元不飽和脂肪,既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不影響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堅果

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指出,經常吃堅果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比率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調查,

每天吃堅果,能使心臟病再發機率減少38%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允許一些堅果產品貼上「每日食用43公克,可能有助減少心臟病」標籤,

包括胡桃、杏仁、榛果、開心果等。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158726283

文章網址:心臟健康十大飲食指南 

 

 

 

 

click here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分鐘讓堵塞血管瞬間暢通!轉載一次救人一命

 

5分鐘讓堵塞血管瞬間暢通!轉載一次救人一命 

 

這是一位住在倫敦的人的親身經歷,他某次開會的時候,

突然胸口劇痛,後來被醫院驗出來,他的三條心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

需要做搭橋手術。
因為手術的時間是一個月以後,等待手術的期間,

他去看一位回教國家古法治療師。*@*


 

這位治療師給他一個食療法,他照做吃了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去同一家醫院做檢查,

發現三條血管乾乾淨淨,原來堵塞的地方已經全通了!


到底是什麼食療這麼神奇?!
通血管的古方材料和製作過程就來告訴你啦~
 

所需材料:
1 杯檸檬汁
1 杯薑汁
1 杯大蒜汁
1 杯蘋果醋
蜂蜜適量


 

1、蒜頭去皮,姜去皮切小片,把這些榨成汁或打成泥。


 

2、用網布隔掉渣渣,然後絞出汁。


 

3、將得到的汁放入鍋裡,加入檸檬汁與蘋果醋,開大火,等汁液滾後轉小火慢煮,

不要蓋鍋蓋讓水份蒸發,煮到剩一半後關火。
溫度降下後加蜂蜜攪拌均勻,加蜂蜜主要是讓汁液好入口,所以加多少就已自己的口味做基準。

做好的成品裝瓶放入冰箱就OK囉!*@*


 

每天早餐前服用一湯匙。大部分人的心血管疾病能得到治療。
也可當作日常保健飲品,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感冒等疾病。

趕緊把這簡單又有效的配方轉載給親朋好友吧!
食療只是輔助,身體有病痛還是得去找醫生看唷!


   

 

 http://blog.xuite.net/selena777/blog/214750142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路姿勢影響到腿部曲線】

 
【走路姿勢影響到腿部曲線】
 
  沒錯,除非先天不良,否則大多數腿部變形,都是因為「姿勢」不正確,長期下來易導致骨盆歪斜,連帶使肌肉外擴,進而造成各種腿部問題。
⋯⋯
想知道自己的走路姿勢是否正確,從鞋底就能看出端倪,若有磨損特別嚴重的地方,幾乎就可斷定走路姿勢不正確!
外側磨損
如果發現鞋底外側磨損較嚴重,看起來呈現一個斜面,可能有O腿型、外八等狀況,不僅不美觀,走路時重心亦不穩、較容易跌倒。
當雙腿無法併攏,遠看就像個O字,有此困擾的團員,建議以「大腿內夾」、「深蹲」等運動,加強鍛鍊腿部「內側」肌群,並且認真伸展,長期下來將能讓雙腿更直更美。
內側磨損
當施力點位於腳內側時,觀察鞋底會發現,內側磨損較多、形成斜面,長期下來易使膝蓋關節歪斜,進而導致腿部變形。
建議有輕微內八的團員,可做「側身抬腿」這類動作來雕塑腿部,加上多多伸展臀腿,以及提醒自己注意走路姿勢。
腳尖磨損
腳尖磨損較嚴重的團員,因為全身重心放在腳尖,拇指承受了過多向前衝的力道,可能會導致姆指變形外翻(常穿高跟鞋易有此狀況),而且比較容易有「蘿蔔腿」問題,除了提醒自己轉移重心,回家後也要多多伸展和按摩小腿。
後跟磨損
發現腳後跟磨損較嚴重,或是經常穿著跟鞋的上班族女性,因為行走的施力點為腳後跟,容易產生蘿蔔腿、水腫等現象,建議有此困擾的團員,回家後可泡熱水搭配按摩,再加上抬腿約 10 分鐘,以促進腿部循環。
綜合以上,最重要的還是提醒自己,走路時盡可能保持正確姿勢。
正確的走路方式應為眼看向前方、後背挺直,跨出步伐時腳後跟記得先著地,並使用大腿的力量帶動另一隻腳前進,盡量跨大步伐、抬高腳避免拖著地走。*@*
【走路姿勢影響到腿部曲線】

【轉分享,給你好能量好運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沒錯,除非先天不良,否則大多數腿部變形,都是因為「姿勢」不正確,長期下來易導致骨盆歪斜,連帶使肌肉外擴,進而造成各種腿部問題。

想知道自己的走路姿勢是否正確,從鞋底就能看出端倪,若有磨損特別嚴重的地方,幾乎就可斷定走路姿勢不正確!

外側磨損
 
如果發現鞋底外側磨損較嚴重,看起來呈現一個斜面,可能有O腿型、外八等狀況,不僅不美觀,走路時重心亦不穩、較容易跌倒。

當雙腿無法併攏,遠看就像個O字,有此困擾的團員,建議以「大腿內夾」、「深蹲」等運動,加強鍛鍊腿部「內側」肌群,並且認真伸展,長期下來將能讓雙腿更直更美。

內側磨損 
當施力點位於腳內側時,觀察鞋底會發現,內側磨損較多、形成斜面,長期下來易使膝蓋關節歪斜,進而導致腿部變形。

建議有輕微內八的團員,可做「側身抬腿」這類動作來雕塑腿部,加上多多伸展臀腿,以及提醒自己注意走路姿勢。

腳尖磨損
 
腳尖磨損較嚴重的團員,因為全身重心放在腳尖,拇指承受了過多向前衝的力道,可能會導致姆指變形外翻(常穿高跟鞋易有此狀況),而且比較容易有「蘿蔔腿」問題,除了提醒自己轉移重心,回家後也要多多伸展和按摩小腿。

後跟磨損 
發現腳後跟磨損較嚴重,或是經常穿著跟鞋的上班族女性,因為行走的施力點為腳後跟,容易產生蘿蔔腿、水腫等現象,建議有此困擾的團員,回家後可泡熱水搭配按摩,再加上抬腿約 10
 分鐘,以促進腿部循環。

綜合以上,最重要的還是提醒自己,走路時盡可能保持正確姿勢。

正確的走路方式應為眼看向前方、後背挺直,跨出步伐時腳後跟記得先著地,並使用大腿的力量帶動另一隻腳前進,盡量跨大步伐、抬高腳避免拖著地走。

健康文章僅供分享參考
(1)有病痛請到醫院諮詢,配合醫師療程
(2)每個人體質並不相同,有益的食物也需要適當適量取用喔
(3)社群目的為提醒國人注重健康,分享健康資訊,非醫療單位

【享受簡單的 生活樂事 http://goo.gl/IhWdl】
親愛的,按讚加入粉絲團吧!
創造生活的小確幸,每天快樂幸福很容易!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我們身體上的三斑——黑斑、白斑、血痣

 

認識我們身體上的三斑——黑斑、白斑、血痣


廢物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變成毒素,久積成毒,毒素就會慢慢毒害人體,毒素

毒害人體的時候,就會堵塞經脈,堵塞血管,此時,在人的身上、臉上、手上

出現各種斑點,如黑斑(黑斑包括老人斑、黃褐斑、雀斑),白斑。

人體表面的各種斑點是人體積滯的反映,而且更加嚴重,更能說明問題。 黑

斑——瘀血 黑斑包括老人斑、黃褐斑、雀斑等,多見於手背、臉上和身上。

這些斑會慢慢變大,會長。斑實際就是不斷壞死細胞的堆積,堆積的越多,黑

斑就會越大,我們還以為是不斷長大的。

堆積的結果堵塞血管,堵塞經脈,越堵越塞,就像有一輛車出問題交通受到堵

塞一樣,後面的一系列的車跟著被堵,越堵越多,越堵交通越不暢通,當這輛

壞車被吊走(拖走)時,交通又立刻恢復了暢通,可是,斑很多人就不知道去

處理它。

 

凡是黑斑就是瘀血的代名詞,提示血脈瘀血的積滯,所以黑斑越多


的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黑斑越黑越瘀,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的

老年人。

老年人到底走那條路,人死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但是,你可以從他身上的斑知

道他多死於什麼病。


白斑——毒素


白斑的形状小到芝麻,大到绿豆那么大,多见于手臂,身上,黑之间隐隐约约

有一点白。白斑不同于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片,白斑是一小点。白斑提示内脏

毒素的积滞,容易发生肿瘤、癌症方面的疾病,白斑越白就越毒,对见于肿瘤

病人。


血痣——脂肪 血痣基本上長在身上,手上,腿上,就像打完針的血泡,一個

紅點,大的像枸杞子那麼大。

血痣提示脂肪痰濕的積滯,容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等疾病,對見於

 

脂肪肝、慢性肝炎的病人,主要長在胸、腹部。

血痣越大越多,肝的代謝功能越差,脂肪代謝差,容易血脂過高,膽固醇過

 

高。 有黑斑,不一定就是心髒病,有白斑也不一定就是腫瘤、癌症,但提示

 

你體內的毒素比較多,正在走這條路。

從三斑,我們可以看出,人死於三種毒害是最多的。第一,心腦血管,要挾人

類最大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

第二,腫瘤和癌症,第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的人,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

既然是殺手,我們就能看得見,斑是後天生成的,不會清理,不會保養身體,

它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說明毒素越來越深,因此,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清除三斑的方法,清腸排毒,通血管。有了這個概念,解決的方法就多了,不

要等到得了癌症,腦袋中風了才來清,為時已晚耶。

 

現在的人觀念不一樣了,很注重保養,但是,保養就要多觀察蛛絲馬跡,有一

點點時就要把它搞下來。 傳統的方法有,刮痧,拍打,拔罐,推腹。

 

刮痧,拍打,拔罐法其實就是通血管,清除瘀滯的瘀血。這種方法可以將粘著

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

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循環,將廢物從尿液排除。推腹(安

全可靠的清腸排毒),就是推肚子,它能清除我們體內的三濁,即濁氣、濁水

 

和宿便,身無三濁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之病症

 
中醫知要

一、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二、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 都過不來了。

三、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四、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 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五、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六、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 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談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不適感覺。那「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與「痛」又有什麼 不同呢?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我們先來看看結構。

「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裡邊是一個「冬」。怎麼理解呢?中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個字裡,都有深刻 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

《黃帝內經》是這麼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

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此,可以理解為,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中醫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療法。

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
二、「痛」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字形結構。「痛」,是病字旁,裡邊是一個「甬」字,什麼意思呢,「甬」,路也。我們這樣可以理解「痛」這個字,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這個路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那這部分,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把通路打通。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
三、「痒」在古字中「羊」和「陽」是相通的。在中醫裡「陽」與人的生命關係密切。「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那陽在病字旁裡,說明什麼呢?「陽氣」病了,受阻了。因此,「痒」,實際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痒」呢?長傷口時,人會「痒」,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痒」。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痒」,也就有人發明了「痒痒撓(不求人)」這種工具。

那這種「痒」,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 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痒」。 
對於皮膚「痒」,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對人體有危害。其實,人體很有意思,當你面對「痒」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濕出來。

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痒」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痒」,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編輯建議:最好不要自行刮痧,身體不適應立即求診,以免身體損傷。)

.
四、「酸」,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 「酉」,在天干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為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對吧?在中醫裡,腰為腎之府。所以,腰酸,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酸」其實和「痒」一樣,也是一種身體 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

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總之,強壯你的腎,才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為,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酸的。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
五、「脹」是「肉(月)」旁加一個「長」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

.
六、「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裡一個「林」。怎 麼解釋這個詞呢?我們什麼情況下會感覺「麻」?是不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後,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那和「林」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

那在中醫裡,什麼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彙聚,那到好。關鍵是 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彙聚引起的。

.
七、「疲」,也是「病」字旁裡一個「皮」字。「疲」字的主義:懈怠,不起勁。

皮在中醫裡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醫裡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從外在表現出來,比如疲軟 等,是看得見和摸得著的。

八「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無能。缺少什 麼?當然是缺少氣血啊。與「疲」不同,「乏」多為身體內在的感覺。

比如我們可以說:「我今天很乏」

這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而不能說,「我今天很疲」。如果說我很疲乏,則是指身體由外到內都打不起精神來。疲和乏都與我們氣血不足有關。解決的方法,需要綜合調理了。這與我們前 面說的各種症狀相比,相對嚴重些。

總之,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從漢字的構 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 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空,來「茶藏」喝茶吧!

wwwfacebookcom/chazang2000
 
 
 
分享自:茶藏
 

中醫知要

一、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二、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 都過不來了。

⋯⋯

三、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四、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 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五、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六、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 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談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不適感覺。那「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與「痛」又有什麼 不同呢?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我們先來看看結構。

「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裡邊是一個「冬」。怎麼理解呢?中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個字裡,都有深刻 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

《黃帝內經》是這麼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

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此,可以理解為,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中醫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療法。

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
二、「痛」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字形結構。「痛」,是病字旁,裡邊是一個「甬」字,什麼意思呢,「甬」,路也。我們這樣可以理解「痛」這個字,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這個路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那這部分,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把通路打通。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
三、「痒」在古字中「羊」和「陽」是相通的。在中醫裡「陽」與人的生命關係密切。「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那陽在病字旁裡,說明什麼呢?「陽氣」病了,受阻了。因此,「痒」,實際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痒」呢?長傷口時,人會「痒」,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痒」。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痒」,也就有人發明了「痒痒撓(不求人)」這種工具。

那這種「痒」,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 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痒」。 
對於皮膚「痒」,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對人體有危害。其實,人體很有意思,當你面對「痒」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濕出來。

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痒」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痒」,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編輯建議:最好不要自行刮痧,身體不適應立即求診,以免身體損傷。)

.
四、「酸」,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 「酉」,在天干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為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對吧?在中醫裡,腰為腎之府。所以,腰酸,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酸」其實和「痒」一樣,也是一種身體 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

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總之,強壯你的腎,才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為,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酸的。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
五、「脹」是「肉(月)」旁加一個「長」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

.
六、「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裡一個「林」。怎 麼解釋這個詞呢?我們什麼情況下會感覺「麻」?是不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後,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那和「林」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

那在中醫裡,什麼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彙聚,那到好。關鍵是 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彙聚引起的。

.
七、「疲」,也是「病」字旁裡一個「皮」字。「疲」字的主義:懈怠,不起勁。

皮在中醫裡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醫裡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從外在表現出來,比如疲軟 等,是看得見和摸得著的。

八「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無能。缺少什 麼?當然是缺少氣血啊。與「疲」不同,「乏」多為身體內在的感覺。

比如我們可以說:「我今天很乏」

這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而不能說,「我今天很疲」。如果說我很疲乏,則是指身體由外到內都打不起精神來。疲和乏都與我們氣血不足有關。解決的方法,需要綜合調理了。這與我們前 面說的各種症狀相比,相對嚴重些。

總之,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從漢字的構 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 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生機飲食正夯 吃對方法才有益

新版飲食指南。(照片提供/敖立燕) 

生機飲食正夯 吃對方法才有益

圖.文/敖立燕 2014-05-18 

生機飲食越來越風行,提供現代人找回健康的希望,也喚起人們對於飲食變革的省思。

生機飲食的益處

有機愛地球:食物中有害物質少,可降低健康危害。

食品製程中,避免污染與破壞,可兼顧生命永續發展意義。

高纖好處多:全穀、豆類及蔬果富含膳食纖維,不僅可預防便秘和腸癌,還能降血脂。

膳食纖維中的果膠能延緩葡萄糖吸收,有助改善血糖。

清淡無負擔:「低油、鹽、糖」是現今健康餐飲重點。

油脂熱量高,易造成肥胖、血脂異常等問題,與腸癌、乳癌等相關。

過多鹽份會影響血壓,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

過量精緻糖則有肥胖及血糖問題。

豐富營養素:生機飲食中常包含全穀、堅果、豆類及繽紛蔬果,除必須營養素外,也提供豐富的植化素,如茄紅素、花青素等。

生食生命力:不經加熱烹調,減少一些營養成份的破壞,如維生素C等。

生機飲食隱憂

冒牌有機充斥:市面有機產品真假摻雜,除有賴政府單位把關外,慎選可信來源、合格認證才能避免冤枉錢。

營養素不均衡:完全生機飲食者避吃所有動物性食品,容易忽略均衡性。

感染中毒風險:未經加熱的食物無法有效殺菌,若沒徹底洗淨就生吃,增加寄生蟲感染及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

食材不適合生吃:有些食物需加熱破壞有害成分,但有些營養成分加熱有利消化吸收。

搭配與適當性:某些疾病和生理狀態不宜貿然食用生機飲食,如化療或放療中癌症病患、肝腎衰竭、腸胃道疾病患者術後等情形,應先詢問醫療人員。

生機飲食有很多好處,但不是人人適合或百病皆除萬靈丹,瞭解自身狀態與病況,多方涉獵資訊,必要時,請教專業人員才不至於陷入迷思,未得利先受害。(作者為振興醫院營養師)

生機飲食強調有機生食為主,選用多元化新鮮食材。(照片提供/敖立燕

健康小叮嚀適當且正確攝取生機飲食

均衡飲食是必備要件,六大類食物皆有其獨特性,不可互相取代,新版飲食指南中有各類食物建議份量供參考。

純素食或完全生機飲食者需將豆類及堅果納入飲食中,並注意維生素B12、鈣質及鐵質補充。

黃豆、荷蘭豆、扁豆等食物生吃,反而有害健康,應烹調後食用。

生機飲食中包含大量未烹煮過的纖維,突然大量攝取,腸胃功能較差者容易感到不適,應依身體狀況,漸進調整。

(文/敖立燕)

 

本文摘自:自由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0044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213719581

文章網址:生機飲食正夯 吃對方法才有益

 

 

 

 

ivr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機飲食正夯 吃對方法才有益

 

新版飲食指南。(照片提供/敖立燕) 

生機飲食正夯 吃對方法才有益

圖.文/敖立燕 2014-05-18 

生機飲食越來越風行,提供現代人找回健康的希望,也喚起人們對於飲食變革的省思。

生機飲食的益處

有機愛地球:食物中有害物質少,可降低健康危害。

食品製程中,避免污染與破壞,可兼顧生命永續發展意義。

高纖好處多:全穀、豆類及蔬果富含膳食纖維,不僅可預防便秘和腸癌,還能降血脂。

膳食纖維中的果膠能延緩葡萄糖吸收,有助改善血糖。

清淡無負擔:「低油、鹽、糖」是現今健康餐飲重點。

油脂熱量高,易造成肥胖、血脂異常等問題,與腸癌、乳癌等相關。

過多鹽份會影響血壓,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

過量精緻糖則有肥胖及血糖問題。

豐富營養素:生機飲食中常包含全穀、堅果、豆類及繽紛蔬果,除必須營養素外,也提供豐富的植化素,如茄紅素、花青素等。

生食生命力:不經加熱烹調,減少一些營養成份的破壞,如維生素C等。

生機飲食隱憂

冒牌有機充斥:市面有機產品真假摻雜,除有賴政府單位把關外,慎選可信來源、合格認證才能避免冤枉錢。

營養素不均衡:完全生機飲食者避吃所有動物性食品,容易忽略均衡性。

感染中毒風險:未經加熱的食物無法有效殺菌,若沒徹底洗淨就生吃,增加寄生蟲感染及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

食材不適合生吃:有些食物需加熱破壞有害成分,但有些營養成分加熱有利消化吸收。

搭配與適當性:某些疾病和生理狀態不宜貿然食用生機飲食,如化療或放療中癌症病患、肝腎衰竭、腸胃道疾病患者術後等情形,應先詢問醫療人員。

生機飲食有很多好處,但不是人人適合或百病皆除萬靈丹,瞭解自身狀態與病況,多方涉獵資訊,必要時,請教專業人員才不至於陷入迷思,未得利先受害。(作者為振興醫院營養師)

生機飲食強調有機生食為主,選用多元化新鮮食材。(照片提供/敖立燕

健康小叮嚀適當且正確攝取生機飲食

均衡飲食是必備要件,六大類食物皆有其獨特性,不可互相取代,新版飲食指南中有各類食物建議份量供參考。

純素食或完全生機飲食者需將豆類及堅果納入飲食中,並注意維生素B12、鈣質及鐵質補充。

黃豆、荷蘭豆、扁豆等食物生吃,反而有害健康,應烹調後食用。

生機飲食中包含大量未烹煮過的纖維,突然大量攝取,腸胃功能較差者容易感到不適,應依身體狀況,漸進調整。

(文/敖立燕)

 

本文摘自:自由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0044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213719581

文章網址:生機飲食正夯 吃對方法才有益

 

 

 

 

ivr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