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的概念   竹樵


 


由於教育制度的改變以及社會的變遷,時下一般人所接受的是普及教育,因此,缺少中華漢學的基礎,對於傳統文學的認識越來越陌生,越來越不能去欣賞它。


詩是優美的語言,是別種文字所沒有的文學藝術結晶,它以最簡短的文字來紀錄作者所流露的


真情和感觸,生活遭遇、情趣、境界等,它比散文、小說、戲曲更為生動,更為感人。


雖然外國也有所謂的詩存在,然而,中華古典詩卻能夠在題目、韻腳、體裁、時間等種種創作特性與約束下來完成,這是外國詩所無法比擬的。


一般人在欣賞傳統詩,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唐詩時,幾乎都和欣賞古文、小說、白話詩一樣,光從字義上以及作者的時代背景中去探討詩的意境,就以為自己已經和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進入詩的美妙境界,因而忽略了詩特有的創作技巧。


詩經過有規律的平仄排列組合,然後才產生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聲律之美,這就是詩的特色。如果,一首詩只是去欣賞其意境,那麼,儘可欣賞清新雋永的散文,或者情節感人的小說就可以了,又何必大費周章去欣賞似懂非懂的古典詩呢?


唐詩能夠流傳二千多年,而且被譽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詩絕對不能以白話文的角度來欣賞,因為一首詩必須經過聲、詞、韻等排列組合而成;欣賞詩,首先要了解其創作技巧,也就是欣賞詩的文字排列組合而產生的聲律之美、押韻之美、對仗之美,把詩人創作出來的作品加以還原,先與作者的心境契合,然後才能領悟到詩中的情趣,進入詩的領域之中。


要進入詩的領域,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懂得詩的創作規則與技巧,就像我們在觀賞各種球賽一樣,必須明白比賽規則才看得懂,否則,只知道輸贏而已,誠如一句俚語所說的「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一知半解,無法真正享受到其中之樂趣。


以前的讀書人,大都能作詩,因為他們有深厚的漢學基礎,除了具備漢學基礎之外,為了能運用自如,還得熟讀龍門鞭影、幼學瓊林、千家詩、三字經、聲律啟蒙等基本工具書,現代人所接受的是白話文的普及教育,想學作詩,就會碰到一些障礙,因此,現代人學作詩,就不能沿用老套,必須用比較迅速簡單的方法,我稱它為「泡麵法則」,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懂得如何燒開水,如何將麵泡來吃就可以了,至於麵條及調味包是如何調配製造的,則不必去管它。


所謂泡麵法則,就是以最簡單的方式,將作詩的基本技巧及限制逐一說明,大家很快就能作詩了;不過,學會作詩很容易,想做出一首好詩卻比較困難,了解作詩的訣竅,縱然不會作,至少已經能夠更深入的去欣賞詩。


初次嘗試寫詩,首先須大膽下筆,不要怕寫出來讓人取笑,就算是名垂千古的大詩人,也非天生就會寫詩,而是靠長久磨練出來的。想學作詩,一定要多看書,什麼書都可以涉獵,最好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來無所不知,這樣的話,思路才會廣闊、靈活。


作詩必先構思意境,有了意境,才能聯想出適當的詞句來表達,否則詞彙雖然華麗,勉強拼湊而成,不能算是好詩。


初學者不必把自己要求得太高,也不必覺得作詩太難,首先,只要能找出廿八個字(七言絕句),依照詩的規則將它完成就行了,做好之後,多讀幾遍,發現不妥之處再加以修改,改幾次都沒關係,或者請教內行者指正,因循漸進,有一天就能得心應手了。如果,有一天碰到瓶頸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去找尋資料,以求進步,不必像古人那樣,先熟讀一大堆看似枯燥無味的東西。


爲 為使此一博大精深的傳統詩學,能繼續不斷的延續下去,遂以淺簡易懂的方式,將詩的創作技巧逐一介紹,使大家對於詩能有初步的認識,雖不敢保證人人皆會作詩,至少人人能懂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reokimo 的頭像
    oreokimo

    培迪 的痞客邦部落格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