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774963_oxqylzd_l.gif" border="0">




border="1">






align="center"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774963_oxqylzd_l.gif" border="1">




border="1">




src="http://pcdn1.rimg.tw/photos/3097285_eabbgp8_l.jpg?71358" width="510"/>

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孩子自己,都

不能很理性的看待分數,眾所周知的原因,分數是大家拿來衡量教師的工作,孩子的學習的武器。

  「分數」和「成績」其實並不完全對等,分數可以反映成績,但分數不等於成績。

如果家長從孩子一上學就只是著眼于每次考試得了多少分,而沒有培養起孩子對學習本

身的興趣,那麼「優秀成績」註定只是一時的幻彩虹,讓那些沒有遠見

、沒有踏實心地的家長最終失望。


  就像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口頭的操練,因此多動口不失為有效的方法

我們學校也通過課堂的全英語教學和聘請外交教學的方式竭力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較

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孩子們就要克服膽怯和害羞,「該出口時就出口」,做到「曲不離口」,在積累詞彙量的同時多

實踐,多運用,英語又怎麼會學不好呢?


  就像數學作為理科很講究思維邏輯,平時的練習切不可只是「體力勞動」——做題的

時候多思考一下題目考察的是哪個點,這類題型有著怎樣的思考路徑,在練習中分析、歸納出要點、經驗。

手頭不妨準備一個私人的錯題集本子,把自己曾出錯的題型歸納在一起,再舉一反三,

是不是就會事半功倍呢?



 

  學習是智力活動,任何一門的學習出了問題,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主觀這一方面我們除了

質疑孩子的能力,譴責孩子的態度外,我們是不是能更設身處地的幫他們一起找找有效(既適應學科,又要適應孩子

本人)的方法呢?


  尊重學科和個人間的差異。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都希望

孩子考得分數越高越好,事實是「十個手指頭不是一般齊的」。
其實「爭強好勝」是一

種天性。
孩子入學後,即使家長不說什麼,他們都會產生對分數的追求,對名次的渴望

面對卷子,他們每個人都會盡了全力表現出最好的自己,絕沒有一個孩子明明會做,

故意做錯,故意讓自己拿不好的成績。


  假如家長提出什麼要求孩子就能實現什麼,那麼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績優異、習慣

良好、多才多藝、品貌出眾——那樣的話做家長真是件輕鬆愜意的事。
可上帝似乎有一

種不公,「分數越要越少」這個現象很殘酷但確實存在。
一些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費盡

心血,孩子卻成績差、習慣壞;另一些家長看起來做得輕輕鬆松,孩子在學習上卻又自覺成績又好。這讓許多對自己

孩子失望的家長感歎自己「命不好」。其實這些「命不好」的家長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是改變不正確

的成績觀。


我們要承認孩子學習基礎不一樣,孩子之間有差距;語數外學科間也有不同——即使在中考中語文一個班過百分

的也只有少數幾個人,整體來看語文成績是呈上升趨勢的,而數學等學科會隨著難度的逐步增加,分值上會有一定的

波動變化,因此在看待孩子的各科成績時不能橫向做簡單的分值比較,如果錯誤地一味針對分數,卻對孩子的學習能

力、態度、方法、興趣,以及對知識的真實把握狀態沒去關注。

不僅在學習動機上會給孩子誤導,那樣只會不斷製造孩子的失落與內疚感——孩子從偶爾的好成績中,雖然可以獲得

暫時的愉快,但大多數時間裡,他們內心是不安與痛苦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次考試會怎樣,會不會讓家長滿意,

他心裡沒有把握,惴惴不安,一心惦記著分數,真正的學習目標迷失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上,成功動機過強或過弱都不好,一是對學習不利;二是對

保持不利。
庸俗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生良好的內在動力。

一味追求分數,會使孩子形成畸形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學習

興趣,影響考試成績。
就像一個跳高運動員,如果在訓練中或賽場上他不是把注意力集

中在如何助跑、起跳、躍過橫杆,而總是考慮場上觀眾如何看他,如何評價他,他跳過去了會得到怎樣的獎賞,跳不

過去會如何難堪。
這種想法會讓他顧慮重重,甚至裝腔作勢,那麼他在賽場上將不會取

得好成績。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感到很奇怪:我的孩子在小學時很優秀,經常考90多分或100分

,為什麼上了中學就不想學也不會學了?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當然有很多種,但這之中

一定有很大一部孩子是因為從小形成不良學習動機,其結果,一是敗壞了學習胃口,二是動機的低下束縛限制了他們

的視野和能力,使他們發展的空間越來越狹窄了。


為什麼我們總是發現分數線在班裡並不靠前的孩

子取得的成就比起那些數一數二的要大呢,或者他們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更強呢?
這是

值得我們深思的。



src="http://pcdn1.rimg.tw/photos/3097285_eabbgp8_l.jpg?71358"

width="510"/>


 
href="http://tw.myblog.yahoo.com/wendy0604@kimo.com" target="blank">
face="標楷體" color="#ff0000" size="2">
style="WIDTH:180px;HEIGHT:200px;" alt="" src="http://pcdn1.rimg.tw/photos/3302227_43jf2ip_l.gif"

border="0"/>
 
target="blank">
size="2">

 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

 

 侵權時請告之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sBOqVCFFRn_OdrQ068ecQGvWcuevF__lCA-/article?

mid=544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