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脊椎炎 勇敢動起來



 





●許多關節炎病友痛起來就不敢動,醫師也叮嚀要多休息,但這不適用於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要改善疼痛,應該多運動,尤其多伸展關節和肌肉,可降低關節發炎與僵直硬化程度。

蔡嘉哲指出,許多僵直性脊椎炎病友怕痛,一旦發作就不敢動,或擔心運動對關節有不良影響,但臨床觀察發現,病人愈是躺著不動,就會愈痛,變成惡性循環。他說,不論是關節炎、運動傷害或腰痛背痛,往往休息後緩解,但僵直性脊椎炎則恰恰相反,一直休息反而會加重病情,克服疼痛應該「勇敢動起來」。

蔡嘉哲說,僵直性脊椎炎會侵犯脊椎關節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久而久之,關節就會逐漸粘黏,進而變形;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多做伸展運動,能有效降低關節的發炎與粘黏機率,也可以減輕關節及脊椎的疼痛、增加脊椎活動空間、預防變形及防止骨質鬆症,而且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心肺功能,可說好處多多。

他強調,根據臨床經驗,「對付僵直性脊椎炎,運動比藥物更重要」,病友若不想失能,就要起身運動。

為此,風濕病醫學會與台大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曹昭懿、台灣少林傳人林勝傑,攜手研發出適合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八段錦」復健功(見圖,林勝傑示範「乾坤挪移」與「扭轉未來」)。透過呼吸帶領,以雙手用一顆球引導做伸展動作,能活絡全身氣血筋脈,而且動作柔順協調,全身上下關節都有運動到。

●扭轉未來

動作要點:確實做到球於手掌間的轉動

復健部位:肩關節、手肘、手腕

預備動作:

將球置於兩手掌中(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放在腹部前方

動作:

1.向右旋轉球,並畫半圓至頭頂(先吸氣再吐氣),此時持球手掌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2.向左旋轉球,畫半圓至腹部前(先吸氣再吐氣),此時持球手掌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圖風濕病醫學會提供

●乾坤挪移

動作要點:雙手持球,以手的擺動幅度帶動身體轉動

復健部位:肩關節、手肘、腰、脊椎

預備動作:球置於兩手掌中(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放在腹部前方

動作:

1.將球置於頭頂,往右耳方向垂下,再將球置於頭頂,往左耳方向垂下

2.將球向上舉起至頭頂位置、 兩手伸直將球置於雙手中,向右畫半圓,再由下往左畫半圓

3.回到預備位置,手持球將身體往左旋轉伸展,轉回正面,再往右旋轉伸展,再轉回正面

★20~30歲男性 最容易發病

專家指出,如果年輕人下背痛持續三個月以上,腰臀部經常在半夜疼痛,小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台北榮總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30歲,有15至20%發生在16歲以下,男性發生率較女性高出三倍。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原因不明,已知與基因有關,根據統計,台灣約5%帶有HLA-B27基因,其中2%至10%會出現僵直性脊椎炎,若家族成員有人得病,本身發病機率提高到20%至40%。

周昌德說,僵直性脊椎炎典型症狀是慢性下背痛、夜間疼痛發作、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通常初始症狀就是下背部及腰臀部痠痛,腰椎薦腸關節及骨盆尤其明顯,有時延伸到大腿後側或上背部,但許多年輕人以為是過度勞累或運動傷害,接受推拿或按摩,因而延誤治療。

周昌德表示,時下年輕人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長時間低頭盯著螢幕,不僅加重頸椎脊椎的負擔,一旦有僵直性脊椎炎,也會導致病情加重。

30歲的吳先生說,18歲被醫師告知他有僵直性脊椎炎時,剎那間滿頭霧水,他完全沒聽過這個疾病,讓他當下疑惑會不會是「絕症」?他帶著沮喪的心情告知家人及女友,所幸這些年來女友一路相伴,請假陪他看病,讓他更有勇氣與疾病對抗。

吳先生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發作時,「痛起來比針刺還痛,有時候連手都舉不起來,全身關節僵硬,連上廁所都沒有辦法自己擦屁股,甚至無法下床。」他嘗試過中醫、推拿、敷藥膏、痠痛貼布等,都無法止痛,有時不免憂鬱,一度因無法根治而萌生放棄念頭,所幸在醫師鼓勵下,配合治療,回復正常生活。

★僵直性脊椎炎警訊

●下背痛超過三個月,早上起床有脊椎僵硬現象

●半夜因腰背疼痛而影響睡眠

●疼痛部位以薦椎、腰臀部下方及骨盆為主

●運動可改善腰背痛

諮詢/台灣風濕病醫學會

製表/詹建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對付脊椎炎 勇敢動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