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無常」,把握當下

 

 

 

 

知「無常」,把握當下

◎證嚴上人開示◎

回歸寧靜純善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偈云:「知第一寂

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

乘。」晨語時間,上人引以教眾,世間的真

諦、道理無形無相,卻無處不在、恆存不變。

佛陀覺悟成道,其心靈境界「靜寂清澄」、無

限開闊,故能通徹宇宙萬理;且運用種種方便

法,應眾生根機而解說。

上人以「心地風光本寂」說明:「人人皆有寂

靜的心地風光,這分寧靜、純善之心,能通達

澄清微妙的諦理。然而凡夫無明,長久以來讓

貪、瞋、癡、慢、疑等煩惱覆蓋心靈,與清淨

的佛性智慧距離愈遠。」

上人教眾要學習佛陀知人、知時、知地的智

慧,因人、因時、因地傳揚善法且以身作則,

帶動人人身體力行得法益。

心有疑,對佛法信仰不深入,便無法深刻體會

道理。上人表示:「有了懷疑,信根難生。愚

癡無明一起,養成貢高傲慢、唯我獨尊的習

氣,稍不順意即與人起摩擦、生起瞋恨心。」

瞋恨心有多可怕?上人指出:「即使過去不斷

在心田裏播撒愛的種子、用心耕耘,一旦無明

火起,即『火燒功德林』,一切修行成果化為

灰燼。」

「五毒」中的瞋、癡、慢、疑,多起於一念

「貪」。上人說:「無論是貪利、貪名、貪功

德,貪念啟動,將引發其他惡心惡念,身、

口、意不斷造惡業、結惡緣。眾生之貪、瞋、

癡、慢、疑循環不止,造業不斷,以致世間災

禍不息。」

上人勉眾,聞法,要心寬念純且身體力行,時

時自我省察身行是否合於道理;還要當他人的

善友,引導人人入佛乘、得法益。「切莫讓心

隨『欲』轉,造惡業、受苦報。」

平安才是珍寶

蘇丹西部一座金礦場五月二日發生災變,逾百

人死傷。該礦區今年初已發生過礦災,造成百

人罹難,近日土石鬆動,礦場人員不以為意,

終釀大禍。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們忽視危機,不惜挖鑿

山體,冒險取利。「人生無常。一生汲汲營

營、費盡心思所累積的財富,一旦災難來時,

一夕成空。平安健康的人生,才是人間珍

寶。」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

報告」,二O一二年是氣象紀錄史上最熱十年

之一。上人感嘆,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災

害接踵而來。「人心貪欲熾盛,導致自然界加

速崩毀。唯淨化人心的貪、瞋、癡、慢、疑,

才能讓四大調和、天下平安。」

上人期許慈濟人把握因緣,從種種付出的行動

中,深入體會、印證佛法道理;再進一步接引

人人轉惡為善、同行菩薩道,得歡喜自在。

「『如是我聞』還不夠,要『如是我體會』,

還要『如是我行』,才能反觀自我心地風光,

原來是如此寂靜、如此美妙。力行菩薩道,

身、口、意時時化解惡緣結善緣,就能邁向成

佛之路。」

與實業家志工談話,上人開示:「事業到底要

推動到什麼地步,才能真正滿足?如果要跟別

人比『大』,一山還有一山高。在慈濟,不需

要與人比事業、比財富;要與人比誰更輕安、

更自在、更快樂。」

人生難得輕安、自在與快樂。上人強調,企業

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在於——不能為了擴大

事業而破壞自然環境,或是鼓勵消費而鼓動大

眾的貪婪欲念。

「人生無常,擁有再多財富或資源,也無法與

『無常』講條件。莫為了擴張事業而將自己束

縛綑綁;無債一身輕,就是最享受的人生。個

人事小,天下事大,應把握當下,拓展生命的

寬度與深度,提升生命價值。」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