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必禁吃豆製品!

 

 

痛風不必禁吃豆製品

 

 

有些人誤以為豆製品吃太多容易患痛風,連豆漿、豆腐都不敢吃。台大榮譽教授陳正言與榮總過敏免疫風溼科主治醫師林孝義指出「絕對沒有這一回事」。

 

痛風經常是飽食美酒佳餚(尤其是海鮮)後發生急性關節炎,大腳趾是最常見部位,疼痛劇烈得像刀割,連蓋被單、風吹都會痛得跳起來。

大魚大肉之後發作的痛風,其實並非突然,之前病人血中尿酸過高,已潛伏多年。當一下子吃進太多含高普林(purine,或譯為「嘌呤」)的食物,使血中尿酸突然上升,引發痛風。普林是一種化學物質,在人體內代謝後會產生尿酸。它也存在於食物中,特別是海鮮中含量豐富。

 

高普林食物易誘發痛風

冬天是痛風容易發作的季節,醫生推測可能和進補、吃火鍋(富含高普林食物)有關。天氣冷,尿酸更容易結晶沈積在關節也是原因之一。

 

約有10∼25%的人會有家族史(自在註:應是吃相同食物)

另外,除了高普林的食物對痛風有影響外,酒也容易誘發痛風,造成尿酸增加,但是又妨礙腎臟把它排出去,血中尿酸自然升高,沈積在關節中引起痛風。

啤酒尤其是罪魁禍首,因為啤酒中有大量的鳥苷成份,是普林的原料,其次是紹興酒,含有大量胺基酸,也是普林的原料。

 

痛風不必禁吃豆製品

痛風和飲食有關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但是卻有些矯枉過正、以訛傳訛的謬誤。

有些民眾誤以為豆製品吃太多容易患痛風,連豆漿、豆腐都不敢吃。台大榮譽教授陳正言與榮總過敏免疫風溼科主治醫師林孝義指出「絕對沒有這一回事」。雖然乾燥的黃豆確實含有比較高的普林,但是一旦製成豆干、豆腐、豆漿後,普林量就大為降低,不必太過擔憂。

而且林孝義的研究也發現,吃素者因為生活規律、飲食節制,患痛風的比例遠比一般人低。

 

痛風的併發症

痛風如果長期不治療,尿酸結晶會沈積在關節(稱為痛風石),包括腳拇指、膝蓋、手腕、手指、手肘等處,小的可如芝麻,大可如雞蛋。一般來說,血尿酸值超過9毫克時,50%會有痛風石出現,通常在發病10年左右開始出現。如果一直院。

未治療,會變成慢性關節炎,導致關節僵硬畸形。

腎臟病變是痛風最常見、也最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腎功能變差、尿酸結石、尿酸阻塞性腎病,嚴重時可能變成尿毒症。

 

到底是不是痛風?

如果有痛風的問題,可以找免疫風溼科或是風溼關節炎科醫治。因為痛風多數有關節炎症狀(關節痛),所以歸在風溼科裡。

如果只是沒有症狀的血中尿酸過高,不需要特別治療,但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從日常生活中找出原因,例如改善飲食、減肥。血中尿酸過高,如果長期不治療,有可能變成痛風,或者尿酸鈉鹽在腎臟結晶,變成結石。

在台灣,因為將近四分之一的成人血中尿酸過高,所以中年男性一旦關節疼痛,容易被誤診為痛風。

「血中尿酸過高加上關節炎,不一定就是痛風,」林孝義說,很多的關節炎其實是退化性關節炎而已。要確定痛風,一定要在關節上抽出尿酸的結晶才算數。

原本是帝王之病的痛風,現在凡夫俗子也有機會共承擔。痛風提醒你飲食正常、生活規律,按照醫師指示。

 

  1.普林食物表  2.痛風救星  3.天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