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漱口5分鐘 增強記憶力 減少感冒
|
|
缺牙時該植牙?還是做假牙?為什麼植牙這麼貴?並解析植牙市場三大亂象與陷阱並提供五大字保守則!
《康健》在2012年9月推出「牙醫沒說的植牙三大陷阱」後,陸續有多位牙醫來信說明臨床經驗是能做假牙就不要做植牙。選其中一篇供讀者參考。
我詳細研讀《康健》「牙醫沒說的植牙三大陷阱」之後,同意這篇文章大致所言真實,很少有刊物談論如此詳盡。但還有其他陷阱需要補充,畢竟許多人對於該不該做植牙或假牙仍霧煞煞,且對這部份的醫療品質存著許多迷思,決定寫下多年來的臨床心得,跟大家分享。
Q1 植牙較優於復假牙治療?
任何醫療的最大目標應該是:治療者願意提供較省時、省錢、簡單不複雜、安全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且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量。
可惜,醫療在資本主義影響下傾向商業化,植牙已不是「林來瘋」而是「植牙瘋」,成為最夯的醫療方法,這因為多數民眾及牙醫師被誤導的結果。
植牙是缺牙時的治療方式之一,但非首選,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選擇。在許多狀況下,傳統假牙不管是固定或活動假牙,仍能有不錯的效果。大部份情況都不是非用植牙醫療不可(殺雞不必用牛刀)。但是想在傳統假牙醫療模式中得到高水準的醫療,並不容易,許多醫療者趁機鼓吹植牙有多棒。
執業牙醫30年來,我常接獲假牙不舒適、到處求醫都沒辦法得到滿意解決的病人說:「不知道,也無從選擇何者有較高明醫術的治療者,而困擾不已。」
因為許多病人及醫療提供者不太清楚成功療法的標準,就算病人「感覺還算不錯」,但在達人的檢視下,離成功標準還遠呢!因為病人往往使用植牙一段時間後,不良狀況才會慢慢浮現。
傳統假牙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悠久。一項大規模文獻研究發現,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的生物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牙周病變、牙髓病變及生物機械性併發症例如假牙鬆脫、斷裂等,約一成左右;但植牙後五年,植體周圍炎(牙床骨、牙齦發炎)、植體零件鬆脫、斷裂、人工牙根及復假牙鬆脫、斷裂、失敗等約二~五成。
Q2 植牙屬侵入性醫療,比傳統假牙風險高?
植牙除了傷口有感染的風險,其他像是傷口出血、傷口疼痛、傷口腫脹或癒合不良、局部麻醉風險、因併發症或手術效果不如預期,必要時仍需再度手術及其他治療。
特殊性症狀者如:骨髓炎、蜂窩組織炎、鼻竇炎、敗血症、皮下氣腫、臉部皮膚瘀血腫脹,顏面嘴唇、下頷、牙齒或舌頭暫時或永久性麻痺感,開口困難,口內疤痕形成,需要附加額外的手術材料,包括軟或硬組織,植牙失敗再度手術取出,在第二度手術前,人工牙根可能提早外露而看得見。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比較嚴重的還有傷到下頷神經,造成嘴唇、牙齒、舌頭永久性麻痺的約有5~15%。至於其他少見併發症像是傷及舌下血管出血,造成呼吸窘迫而成植物人,或上顎鼻竇手術發炎而致死。
Q3 傳統假牙的缺點?
傳統假牙也有缺點,例如會損傷兩邊要固定的自然牙、牙齒有時要抽神經等,不過,多跟治療品質有關,並不是常態。我有個患者上顎、下顎接受植牙,上顎幾年後植體從鼻孔穿出,失敗,做了四、五副全口活動假牙,陸陸續續都出現狀況,令他很不滿意,直到重做全口假牙,才說從此不用假牙黏著劑,吃飯、說話可以比較穩,不會脫落,可以吃比較硬的花生,吃東西也較有味道,體重也慢慢增加。
Q4 植牙愈來愈多併發症,造成醫療糾紛?
許多人不知道,人工牙根與自然牙根在先天設計上大不同。自然牙先天具有自我保護功能,避免過多不正常咬力傷害自己及其周圍的支持組織,減少損害。
人工牙根的材質,其大小、方向、型態,無法像自然牙內及牙周膜含有敏銳的感覺神經等構造,用久了會對周邊組織造成損傷而不自知,就像糖尿病病人如果腳部神經失去知覺,受傷時並不自知而易感染一樣。所以,人工牙根法完全取代自然牙的全部功能。
傳統固定式假牙利用自然牙,當然較具優勢。缺牙時,能夠應用傳統假牙復方式為首選考量。
而且國內外有別,國外高水準國家的傳統假牙治療費用比植牙還貴;國內則相反,傳統假牙復水準普遍不如國際水準,既然植牙收費較高,就會鼓吹植牙,造成浮濫。愈來愈多人植牙(2006年植牙數量是2002年的4倍),當然併發症愈來愈多顯現。
植牙專家Stuart.J.Froum說,原先植牙都是對軟、硬組織較內行的口腔外科及牙周病專家執行治療;現在則是愈來愈多功力參差不齊的牙醫加入行列,當然會增加其併發症,且植牙在大學教育並沒有深入的探討,也沒有臨床實際訓練及經驗,許多牙醫師畢業後,所受的繼續教育多由植牙廠商或私人教師來提供,也未必深入,鮮少認知併發症的林林總總。
並且牙醫師在學習植牙時,講者的成功案例,是高度篩選的結果,避開高風險的病人與病況,號稱高的成功率,只是顯示存活率而已。一項研究顯示,約25~50%的植牙病患,在日後會引起植體牙周炎,造成疼痛、患側不敢咬東西。
在水準較高的國家是由對牙周病、口腔外科等較有軟、硬組織處理經驗的牙醫操刀。但植牙前的診斷、治療規劃及植下人工牙根後續的假牙復,仍需具高水準的復科牙醫製作配合。
在國內通常由某一科牙醫統包整個治療過程,其品質如何,許多病人無法分辨。復製作或咬合處理不當,引起顳顎關節障礙,頭、頸、口腔、顏面疼痛等併發症,時有所聞,大部份病人初期時並無大礙,使用一段時間後感覺不適,嚴重時才會再度求醫。
所以,當你遇到牙醫宣稱植牙可以咬較硬的食物,比傳統假牙還好時,就要小心!事實上,自然牙能夠及時分辨咬力的大小,以免咬力過大,傷到自己。
傳統假牙處理好,也照樣能吃比較硬的東西,但有些部分活動假牙及全口假牙能承受的力量僅是自然牙的六分之一,因為植體先天上無自我保護神經。植牙後則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長期咬硬的食物,其實就是加速災難的開始。
文獻中常發現利用植入的人工牙根與自然牙合併使用的牙橋多年後,自然牙齒移位,證明人工牙根缺乏運作人體精密的生物機械原理,易產生不平衡,咬合不穩,導致牙齒移位。
其實,不少的復及牙齒美容(前牙美容貼片)科醫師,對顳顎關節其病變原因、分類、診斷、治療的深入了解、以及對咬合因素在整個咀嚼系統各部份的知識擁有得並不多。
咀嚼系統構造包括耳前關節、頭、頸、臉部肌肉、神經、韌帶、牙齒、黏膜、骨頭,其中一個部位發生狀況,都會影響其他組織的健康,環環相扣。
整個系統一旦不平衡,久了就造成各部位的傷害,功能失常、疼痛。肇禍的原因很多,包括植牙後的假牙製作不良,致使咬合不正常、引起顳關節障礙、頭、頸、顏面、口腔、牙齒疼痛,例如頭痛、偏頭痛、耳痛、喉嚨部位講話久了會痛,吃東西、打哈欠耳前關節會痛,關節有彈響,頸部疼痛、喉嚨有異物感、耳鳴等千奇百怪的症狀,到處求醫都不得緩解,屢見不鮮。
Q5 如何判斷牙醫師的功力?
首先要能確認診斷、分析關節是否健康穩定,運用各種檢查工具和方法,詳細確認何種關節構造是否有問題?與咬合的關係是否正常?例如用較精確的半調節式咬合器以及面弓來分析,診斷上下牙齒咬合與顳顎關節是否有異常及不平衡的關係,差異的大小,然後提出全口復健治療方法,包括戴咬合板、咬合調整、假牙復、牙齒矯正,手術整修牙床骨等。如果使用多數技工所常用的簡單式咬合器,製作的假牙絕對會有問題。
咬合大師道森曾經說:「現今畢業的牙醫師能夠擁有咬合知識、咀嚼系統、解剖、生理、下顎骨生物機械原理的完整了解,理念到技術超準的,畢竟是少數!」
多數植牙後的假牙製作不良時,有時病人不會感到不舒服,就是感覺怪怪的,有時不太敢咬硬的東西,等到多年後,才驚覺代誌大條了,整個咀嚼系統各部門會無聲無息、持續受到破壞,例如耳前關節(顳顎)內結構,如軟骨變形、移位、退化等。
總之,缺牙時,條件狀況就算不是良好,高品質的傳統假牙仍是首要考慮的選擇,它比較省時、省錢,較安全且不複雜。(本文作者為資深牙醫師)
養生保健篇
【光明的智慧-仙佛慈語2】
內心健康,身體就會健康。濟公牌香水、濟公牌化妝品好好利用呀!怎麼用?天天早起想想自己應該做成什麼?告訴自己:「好幸福,身體很健康、天天快樂」,這是第一步。
為什麼會有病,生病就是慾望太多。慾望太多、念頭太多就容易生病,或者吃上不該吃的、講到不該講的、想到不該想的,那你就生病了。因為你心裡不夠滿足,你的心裡要是滿足了,快樂了,你就會認為自己沒病了。所有的貪嗔痴,你的一切憤怒,都會引起你的病,然後就會有無明之火。
要少思寡欲,神才會清。所以思慮足以損神,嗜慾足以傷身,所以慾念不可太多。
仙丹妙藥的藥引就是「多說好話」。
清心寡慾、謹言慎行就會少生病。
身體不舒服先懺悔,先向上天表白,從基本的開始做起,心安一切安。
誠心是所有病的良藥,要靠你自己對道的那一份心,對眾生如何的奉獻,才有可能承受如此好的境遇。
時常將葫蘆打開,你的身體就會很健康,不要將憂鬱放在心中。
葫蘆寶蓋要常打開,裏面有靈丹妙藥,你那個靈丹妙藥打開了,你的智慧水可以治你的心病,可以治身體的病。修道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切磋琢磨,所以不要怕失敗,要越挫越勇,心平氣和、性定神凝。你的心要平、氣要和,一個人的身體才會好。如果你的自性、你的元神非常不安於本位,一定心神不寧、六神無主,他怎麼會健康呢?
你們現在的心思太亂,連扥個夢給你們都不容易,你想想看上天的意思你們幾時才接的到?
身體的病還要你的心醫心裏的病,現代人的心病太嚴重,所以從心裏面徹底的釜底抽薪,一定可以否極泰來。心開了,你的智慧開了,其實很多疑難雜症都解開了。所有的經典、所有的道理,都是醫眾生的心病,所以有疑難雜症的時候,把心靜下來看經典,好好的去問善知識,你們互相的去探討,取長補短,一定有解開的良方。凡事多聽法語滋潤也可以讓你的心結解開,讓你的心更開闊。
身體所有的病痛,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給你自己的。為何身體會有那麼多病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自己有苦就要吃下來,苦是提煉你對人生更加堅強,更加有信心。
想要有健康的身體,生活就要有規律。重要的還要看你的心,想的開、快樂就容光煥發,想不開就苦瓜臉。苦瓜雖不好看但可退心火。心情煩悶者可多吃,消消氣、退心火。
無心、無情、無意的內心世界會比較合乎道,比較自然一點,當你太有情、有意,就到處攀緣,到處染著,到處有阻礙,到最後去哪裡都不能走了,所以你們無形的負擔太多了,當你們什麼都放下的時候,精神就會很好了!
天天感恩就是養份,你給你的生命養份,就不會去埋怨,人就是埋怨才會生出不好的苦果,你們不要埋怨,人一生氣一怨恨,就會老的快。
要當常青樹簡不簡單、容不容易?又要時時刻刻保持心平氣和,就是一棵常青樹,因為心沒有怨恨、沒有癡想,就會時時快樂,不與人爭就會達到。
你們都跟仙佛一樣,也都跟仙佛合為一體。其實每個人都是佛,你現在做了,你就是在世佛,你現在做了,你也會得到無窮的樂趣。因為有這個肉體,就能夠付出給大家,大家就很自然的回饋給你,只要能不忮不求,就能獲得更多的快樂。不該吃的不要吃、不該玩的不要玩、不該睡的就不要睡,這就是做人的道理,也才是養生之道。那什麼是不該吃的呢?像煙;酒都是有害身體的。雖然有時候會很想,但想一想,你的身體是父母給的,如果讓父母為你操心,那就不算孝順了,同時也對不起自己。況且你們年紀輕,應該好好保護身體,以免到了年紀大的時候,花錢看病,倒不如將這些看病的拿去行功立德,因此需要保護自己、善用自己的肉體。何況肉體也是上天給我們的,更要懂得去善用,去渡人、去成全人,讓我們「在一日就做一日的佛,行一日的善事」,所謂不做白不做,做了可不會白做哦!希望你們好好珍重自己,每個人把自己最善良、最虔誠的心發揮出來,不要再猶豫,也不要在徘徊,等到良好光陰錯過,想要在得到就很難,也不可能了。所以失去人身,要再得到這個肉體是不容易的,趁現在好好行功立德。
平常大家都勞動、不運動。所謂勞動就是身心都沒有休閒的時候;運動,就是把身心都放得非常輕鬆,就叫運動。
治失眠症藥方:一、少思少欲。二、飲食清淡。三、放下塵念。四、動靜合宜。
翹腳會影響人體與天地五行的運轉,使身體不能協調。
身 體 的 求 救 訊 號
一、心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 心臟有問題呼吸會不順暢,胸口會悶也會刺痛,刺痛的時間是短暫的,一發作幾秒鐘就過了,最多一分鐘。
· 嚴重了會從前胸痛到後背膏肓肩胛的地方,十天半個月會來一次,三、五個月發作一次,時間越短越嚴重。
· 心臟不好會牽扯到左邊手臂酸、麻、痛,因為我們心臟的神經與左手臂的神經是同一條,所以左邊的心臟有問題會牽扯到左手臂。
· 心臟也會牽扯到頸部僵硬、轉動不靈活,早上起床脖子經常扭到;因為心臟有問題,頸動脈會狹窄,血液供應不順暢,旁邊的筋失血自然僵硬。
· 心臟有問題,火毒(心火)就會上升,火毒慢慢上升到了額頭停留在這裡,不可能從額頭跑出來,停留時間久了,這裡就會長爛瘡,很多人會頭昏,到達這裡會經過兩個面頰,經過眼睛,所以心臟有問題,兩個面頰會泛紅。
· 另外,火毒到了頂就會往下降,從額頭順著兩個眉陵骨繞著太陽穴穿過我們的後腦,延著頸部進入咽喉,進入腸子,從肛門出去;所以火毒降下來,兩個眉陵骨就會酸痛;有的朋友機能亢進,慢慢眼睛壓力會大,眼睛會往前暴出來,即所謂的“凸眼症”。
· 火毒降下來,順著兩個太陽穴,太陽穴在兩側就叫“偏頭”,血管就會擴張,一擴張就刺激到旁邊的神經,痛的受不了。
· 慢慢的火毒會從後腦下來,這就開始發脹,感覺怪怪的,接著穿到頸部,頸部停留過久,淋巴就會腫大;慢慢進入咽喉,咽喉就容易發炎,經常會感覺有東西哽在裡面,吞又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來。再來火毒會進入腸子,腸子會燥進,越來越熱,溫度太高水份會來緩和,水份來的多來的快,腸子裡的糞便就會爛掉,我們就會拉肚子;水份來的不足,糞便就會乾燥,排不出來。
· 心臟有問題會造成我們的脾胃受傷,脾胃一受傷,消化吸收的能力就降低,吃進來的食物不能消化,最後會胃脹,那些東西會反沖回頭,叫做“胃酸”。
· 心臟有問題,養份不能輸送,總覺得體力不夠,想吃多點來補充,過多的食物會帶來大量的糖份,排除糖份都靠肝臟、腎臟,過多的糖份會導致肝、腎衰竭,很容易得“糖尿病”。
· 心臟有問題,人的神經就會衰退,一點事情就會緊張,就會受到驚嚇,晚上睡覺不易入睡,睡著以後就做惡夢,惡夢會延續,所謂的“惡夢連連”。更年期婦女為什麼會面赤、面紅、身體會熱、皮膚會癢,因為心臟、腎臟不調合,加上內分泌混亂,女性賀爾蒙不足所造成的。
二、肝臟有問題時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4個現象不可以有任何一個現象經常性的發作:
右上腹悶痛。
右後腰酸痛。
右肩感覺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舉不起來。
小腿晚上睡覺時容易抽筋。
肝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 肝臟像拳頭一樣,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腫大,會擠到我們的肋間神經,肋間神經就會脹痛;如果在背後,會造成右腰酸痛。
· 肝臟不好,晚上睡眠品質會不好,翻來覆去不容易睡著;起床後口乾、口苦、口臭,刷牙時牙齦會流血。平常為食物沒有興趣,不吃不餓,吃一點點就有飽感;走路走個兩步小腿就會很酸,會感覺全身越來越疲勞,手腳也是越來越沒有力。
· 肝臟不好的人,腳會經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傷了,傷口也不容易癒合。
· 喜歡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減少了。或是有久治不癒的皮膚病,週而復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三、當腎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 腎臟有兩條通路,從腳底的湧泉上來,走到腳後根內側,再順著腿的內側往上走。
從後方上來走到腰與膀胱結合,再順著脊椎兩側往上走,當我們腎臟不好,氣會不足,血就上不來;因此腰會酸,背會痛,再往上到頸部,頸部會覺得僵硬;到了後腦勺會感覺昏脹不舒服,到了頭頂會覺悶脹,過了頭頂往下到兩個眉心之間的“精明穴”,氣不到會覺兩眼乾澀。
從前面上來,經過大腿跟我們的生殖器及肝臟結合,最後延著身體兩側到胸前與肺臟結合。腎臟有問題,大腿兩側會酸、軟、無力,經常發癢。無法把氣送到胸口與肺臟結合,我們的呼吸就慢慢不順暢,久了以後裡面的氣管就會自然閉鎖,一閉鎖空氣就不易進來,人就會感覺到窒息,必須“乾咳”來減緩它。
2. 氣不足不能與膀胱結合,造成膀胱中括約肌的細胞就容易代謝死亡而造成鬆弛,排尿狀況不好,頻尿,久了以後細胞慢慢壞死,最後就尿失禁。
3. 看東西的瞳孔部份叫做“視覺”,就是由腎臟直接控制,腎有問題,不能將腎水送達到眼睛,眼會覺得乾、酸、澀、慢慢視覺就會模糊,嚴重會出現黑影,叫做“飛蚊症”,久了以後壓力會越來越大,造成“青光眼”。
4.早上起床,腳後跟會不舒服因為,人在休息時,血液是在肝,腎臟會暫時缺血,起床須把血液送至全身,由於腎臟不好,氣太弱,血液來的太慢,關節失血自然就會僵硬,活動一下,血液循環到了關節才會輕鬆。
5.人活著就會講話,講話耗元氣,本身腎臟不好氣太弱,再把氣耗掉就會不想說話,因工作不能不說話時,聲音就會出不來,就會沙啞。
6. 想要深呼吸總是覺得氣不夠,自然呼吸就會快,呼吸一短促,鼻腔就會缺血,鼻腔的黏膜因為缺血,抵抗力就會減低,空氣中的塵蹣就會破壞它,破壞了當然就會敏感,天氣潮濕、變化,承受不了就會發作,稱為“過敏性鼻炎”。
7.男性朋友的攝護腺,婦女的卵巢、子宮都間接、直接跟腎臟有關,因此,腎臟有了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攝護腺就會肥大;婦女因腎臟不好,卵巢、子宮就會虛弱、寒冷,虛寒就沒有力量將每個月應該排出的經血排掉,排不乾淨都還滯留在子宮裡,每個月經血都要出來,不能完全排掉都停留在子宮裡,久了難免造成血塊堆積,形成腫瘤,稱為“子宮肌瘤”。
8. 每個月經血出不來,在裡面來回撞擊,子宮的內膜會受不了這些經血會受不了這些經血在裡面的推擠,就會變形、異位,稱為“子宮內膜異位”;慢慢的內分泌就會混亂,過多的分泌物,赤白帶就會形成。
9.時間久了,腎臟越來越不好,氣越來越弱,手腳就會開始冰涼,尤其到了冬天特別冰冷。慢慢久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肯定會造成神經受傷,晚上睡覺不好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一點點聲音就會被吵醒,縱使睡著了,整夜都在作夢,有睡跟沒睡一樣,天天都很累。
四、脾胃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肩膀疼痛可能的症狀 : 右肩經常痛時“肝臟”有問題。左肩酸痛時“心臟”與“胃”有問題。兩肩同時感覺不舒服,脖子經常覺得僵硬時,肯定是“消化器官”出了問題。
2.偏頭痛:你常感覺太陽穴的兩邊有疼痛的現象,雖然長期求診吃藥還是無效,你可能同時還伴有便秘排便困難或腹瀉及胃腸脹氣等現象。這只要治好消化器官的毛病,自然可治好困擾多時的偏頭痛。
3. 一般人都以為“便秘”及“腹瀉”是兩件分開的事,可是有些人會有便秘及拉肚子同時交替出現的現象,平時常覺得食慾減退,腹部脹氣,胸部有壓迫感或心悸呼吸困難及失眠等現象,而且感覺自己的體力一天天減弱,肌肉消瘦,又查不出原因,有以上現象你可能已罹患“慢性腸炎”,不趕快處理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腹膜炎。
4. 小腸與淋巴系統:不明原因的疼痛經常困擾我們,若你的咽喉沒有發炎,但經常不舒服或疼痛,脖子兩側也經常脹痛,肩膀與手臂外側也會有不舒服與脹痛,但查不出原因,經過推拿。按摩也只能站時紓解,此現象請多注意“小腸”與“淋巴系統”已亮起紅燈。
5.大腸:當你經常覺得口乾、口苦、想要多喝水,而且容易鼻塞,流鼻涕 ;平時沒有蛀牙,但牙齒會痛,脖子兩側會脹大些,不舒服,無法提重的東西,以上在告訴我們“大腸”已亮起紅燈。
五、糖尿病:
1. 糖尿病不只是胰島素不足而已,而是腎臟、肝臟、心臟都不是很健康的情形下所形成的,因此不易醫治。而且易造成其他病變如:腎臟衰竭、中風、失明、截肢 …………… 。
2.糖尿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明顯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體重減少)。
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下列幾項症狀:
1.視力異常:因糖尿會引起眼睛末梢微血管阻礙,造成眼睛易疲勞、視力模糊、細小字看不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2. 易疲勞:因體內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導致全身無力。
3. 皮膚抵抗力差:體質通常呈現酸化,末梢血管易堵塞,傷口不易癒合、易化膿、也易引起牙周病、香港腳。
4. 神經障礙:肌肉和神經組織得不到滋養,因此阻塞循環不良,指尖出現麻痛,重者甚至失去感覺。
5. 傷口不易癒合:糖尿末期,因末梢血管壞死,傷口發黑、潰爛不易癒合,有時甚至需截肢以延續生命。
可怕的併發症:
1. 酮酸中毒、乳酸中毒、低血糖而引起休克、昏迷。
2. 心血管病變: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下肢皮膚變黑壞死。
3. 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及各種感染。
六、頭痛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根據調查顯示,全台至少60萬人有頭痛情形,頭痛藥越吃越多,但卻越吃越無效,頭痛情形更加惡化,還有部分民眾每月至少頭痛15天以上,3成以上因而濫服頭痛藥,結果頭痛依舊,卻養成吃藥成癮的惡習。
其實頭痛和內臟有一定關係。依位置來說:前額反射心臟,兩側太陽穴附近腸胃,頭頂心和後腦杓則是腎功能異常,耳後兩側反射肝臟,頭昏為腎氣不足,但是頭會暈眩則要多注意肝臟,尤其是男性。
七、便秘: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食用低纖維質的速食,不常喝水,不常運動,往往有便意,卻無法正常排便,加上情緒不穩,服用藥物或不當使用營養補充品,也會造成便秘。長期便秘的人,因為糞便累積在大腸的時間太長,常有脾氣不好或內分泌失調等後遺症。
其實,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跟心火是有很大的關係,火毒往下傳動至腸胃,會造成腸子蠕動過慢,水分被吸收,糞便來不及排出,形成便秘。而若蠕動太快,水分來不及被吸收,則會變成腹瀉。甚至心火往下到直腸肛門而形成痔瘡。
便秘時間太長,則有可能是腸燥症、結腸癌、糖尿病的警訊。
八、肩膀或頸部酸痛:
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主要因素即是由內臟氣血運行不順,與臟腑機制不健全所導致,一般而言,肩膀或頸部酸痛是很有學等問的,並非所謂運動傷害,五十肩,韌帶發炎…單純原因而已。所以,為什麼民眾花了時間和金錢,長期復健,痛點注射類固醇,或服用止痛藥,達不到效果之外,精神的煎熬更為痛苦。
其實,酸痛的位置可反射出內臟問題,像是長期左邊頸部和肩膀酸痛,主要因為心臟位於人體左側,長期心火上升,或心臟功能出了問題自然會出現氣血阻塞,就會有左邊頸部或肩膀僵硬,酸痛,轉動不靈活,或常常習慣落枕,甚至會延伸至左肩胛骨酸痛。同樣的,肝臟位於人體右方,當肝陽上亢,肝火上升時,剛才所提及之酸痛現象就會出現在右側身體有時酸痛位置會跑,會由單側變為兩側,因為長期心肝火氣都未消除,火往下傳動後,會造成腸胃蠕動障礙,而肩膀兩側即是反射腸胃。
如果每天能利用一點方法,把身體裏面的火氣和毒素向體外排掉,保持氣血通暢,酸痛毛病自然消除 !
九、腰酸背痛:
人體組織結構,透過現代醫學能非常正確的告訴我們,血是行走於血管之內,血管是隱藏於肌肉之內,而肌肉則附在骨架之上。肌肉與骨之間則有氣,又稱為五臟之氣年齡漸長氣血漸弱,尤其更年期雌激素減少,更加速骨質流失,所以應該多加保養。否則容易造成骨頭表皮剝離。
長期姿勢不良或意外傷害都容易造成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因而使氣血行進時壓迫到神經產生不適。通常只會影響一條脊髓神經,而坐骨四周神經叢,由上而下直達腳尖,所以坐骨神經影響範圍較廣,疼痛情形更為嚴重。
肩膀僵硬或痠痛,幾乎是每一個上班族或勞動工作者都曾面臨的毛病。但你有沒有發現,無論試過多少藥劑貼布、換過多少枕頭、泡熱水澡,甚至花錢請人按摩做SPA,卻遲遲不見好轉;或者,只有結束按摩療程的當下感到放鬆舒緩的,隔天早上起床──尤其當你回到工作崗位,惱人的痠痛又陰魂不散的糾纏而來。
這個時候,也許你該問問自己:「我最近是否對於肩負的責任(事業或家庭)感到疲憊不堪,且壓力過大?」
肩膀,常常是責任的象徵,如同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句話:「一肩挑起責任(家庭)的重擔。」當我們背起背包、書包或提袋時,肩膀也確實做到了「承擔」與「扛起」的工作。因此,肩膀本身既有「負荷」的功能與意義,可想而知它在疾病的隱喻上,就是攸關個人的責任與壓力。
另外,肩膀也在表達情感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當我們對一個人有好感或愛慕時,通常會把肩膀傾向對方;而聳肩的動作是世界共通「不知如何是好」「不贊同」(但未必反對)「不想涉入」的消極肢體語言。
關於肩膀與疾病訊息
1.肩膀緊繃與僵硬:代表自我壓抑與無法抵抗的壓力、逆來順受
2.肩膀下塌(駝背):內疚感、負擔過重或面臨生命困境。
3.肩膀不自覺聳起:恐懼與焦慮,因而時時陷入一種自我防備狀態。
4.肩膀後推造成的不自然挺胸:虛張聲勢背後的不安與脆弱。
5.肩膀骨折或骨頭相關問題:事與願違;事實與理想產生衝突,進而帶動的負面情緒與能量。
進一步來談,除了肩膀疾病所反映的訊息,左右對稱的人體也會因病痛發生點的不同,帶有不同的涵義:
1右肩:身為男性的自我價值低落、與父系族親(或職場主管)之間的衝突、工作與事業不順遂、生活重擔與人際關係不圓滿等。
2左肩:生育力、外貌等女性特質的過分追求或消極態度;母系族親所帶來的壓力與矛盾衝突,對應人際上的敏銳度、表達能力,或者開創力。
綜觀以上訊息,我們一般以為太操勞或睡不好造成的肩膀問題,其實都可以更深一層的對應到其他生活細節。下次當你的肩膀產生病痛,在拿起撒隆巴斯或痠痛藥酒前,必須注意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應該先解決那些造成不愉快卻未正視的負面情緒。
wii遊戲片專賣店
飲食改變腸道細菌生態大翻盤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新生報–2013年12月17日上午12:00
美國研究發現,只要改變飲食短短一天時間,像是從吃素突然變成吃葷,或從吃葷轉為吃素,就能快速、大幅改變腸道細菌生態、種類與數量。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自然」期刊。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飲食食物內容,一天之內,腸道細菌數量、種類,甚至細菌行為就會出現變化。
研究作者美國杜克大學基因科學與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勞倫斯‧大衛表示,改變飲食不只會使細菌數量、種類出現變動,連細菌所表現出的基因種類、細菌活動也會產生明顯不同。
人類腸道有好幾億隻細菌,這些細菌在人體消化、免疫系統扮演重要角色,也許連體重也受其影響。
研究作者認為,腸道中的細菌生態、細菌基因非常具有彈性,這些細菌對於平常飲食非常敏感,只要飲食出現變化,腸道細菌就會迅速做出回應,反應速度比過去所想迅速得多。
研究團隊招募六名男性、四名女性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年齡介於二十一歲到三十三歲。研究剛開始的前四天,他們維持平常飲食,第五天則轉換飲食內容,有些人都是吃葷,以肉食為主,還有些人都是吃素,多吃植物類食物,然後再恢復平常飲食;兩組人吃葷、吃素對調。
研究結果發現,吃葷時,腸道細菌改變最大。有二十二種細菌大幅成長,吃素則只有三種細菌變得比較強勢。
研究人員表示,肝臟會製造膽汁幫助分解脂肪,當一個人吃葷時,腸道擅於抵抗膽酸的細菌就會增多。而吃素時,對纖維較敏感的細菌會變多。
研究人員指出,從研究結果來看,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多吃高油脂食物容易造成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等疾病。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瞭解這些細菌變化會對人體帶來哪些影響。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roswita921105/021105/154510232
本篇感謝LEE媚兒分享
本頁面原文:200905060836機鳥撞擊~Bird strikes
你要全記住了,你就是中醫了!
一、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二、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三、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四、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五、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六、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1、背區診斷
(1)背部膚色不均屬肝膽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為體質虛寒,濕氣重,水分滯留體內,引起手腳冰涼怕冷,下身腫脹等症狀。
2、肺區診斷
(1)拇指推肺區膀胱經,出現微血管擴張的現象。
(2)背部長痘為肺風粉刺,體質燥熱,多為肺陰虛。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適,面部毛孔粗大。
備註: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區診斷
(1)拇指推心區內膀胱經,出現發紅現象,心火旺。
(2)眉心長痘,面部潮紅多為虛火上炎。
備註:體胖者胸悶氣短,體瘦者失眠多夢。
4、肝區診斷
(1)肝區膚色不均發青為肝膽排毒功能下降。
(2)肝區突出為肝功能下降。
(3)眼乾澀充血,眼袋大,視力下降為肝火旺盛。
5、脾區診斷
(1)脾區膚色發黃為脾胃不和。
(2)口腔潰瘍,口臭、額頭易生紅色痤瘡為脾胃實熱。
(3)皮膚鬆弛,虛胖者多為脾氣不足,舌苔黃膩,便秘實胖者多胃火旺盛。
6、腎區診斷
(1)腎區凹陷,腰部顏色發黑,多為腎水不足。
(2)面部易生烏雲狀片黑斑,手腳冰涼怕冷為腎陽虛。
(3)聽力下降耳鳴,腰酸,手腳燥熱怕熱為腎陰虛。
7、生殖區診斷
(1)生殖區凸起:月經量少,經血色暗血塊,痛經。
(2)生殖區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經量多提前或退後,多為宮寒宮冷症狀。
【談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téng
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不適感覺。那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與「痛」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先來看看結構。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裡邊是一個冬。怎麼理解呢?中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個字裡,都有深刻的含意。
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黃帝內經》是這麼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此,可以理解為,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中醫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療法。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二、痛tòng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字形結構。痛,是病字旁,裡邊是一個甬字,「甬」,什麼意思呢,路也。我們這樣可以理解痛這個字,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這個路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那這部分,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把通路打通。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三、癢yǎng
在古字中「羊」和「陽」是相通的。在中醫裡,陽與人的生命關係密切。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那陽在病字旁裡,說明什麼呢?陽氣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癢,實際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
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癢呢?長傷口時,人會癢,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癢。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癢,也就有人發明了癢癢撓這種工具。那這種癢,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癢。
對於皮膚癢,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對人體有危害。其實,人體很有意思,當你面對癢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濕出來。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癢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癢,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為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對吧?在中醫裡,腰為腎之府。所以,腰酸,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
我覺得,酸其實和癢一樣,也是一種身體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時,枸杞也是強腎的佳品。總之,強壯你的腎,才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為,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酸的。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五、脹zhàng
脹是肉月旁+一個長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
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
六、麻má
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裡一個林。怎麼解釋這個詞呢?我們什麼情況下會感覺麻了?是不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後,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那和「林」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那在中醫裡,什麼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匯聚,那到好。關鍵是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匯聚引起的。
七、疲pí
疲,也是病字旁裡一個皮字。疲字的主義:懈怠,不起勁。皮在中醫裡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醫裡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從外在表現出來,比如疲軟等,是看得見和摸得著的。
八、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無能。缺少什麼?當然是缺少氣血啊。與疲不同,乏,多為身體內在的感覺。比如我們可以說:「我今天很乏」,這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而不能說,「我今天很疲」。如果說我很疲乏,則是指身體由外到內都打不起精神來。疲和乏都與我們氣血不足有關。解決的方法,需要綜合調理了。這與我們前面說的各種症狀相比,相對嚴重些。
總之,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從漢字的構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
手心出汗肺脾虛,指肚泛紅血脂高;
五指關節青筋暴,末梢循環定不好。
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間有縫腸胃虛;
指甲豎稜肝病變,指根凸起大便差。
大魚際,有深紋,心律不齊易心慌;
手腕延伸小魚際,青筋明顯會腰痛。
指甲顏色常泛白,記得補血補腎臟,
右手虎口手掌面,定位肝臟快又準。
視力不好有粗紋,有了細紋筋腱差,
手心顏色紅青灰,胃部定是有疾患。
拇指指根紋理亂,胃部疾病早防範,
左手虎口手掌面,脾臟就是好判斷。
早晚按揉健身體,口氣清新免疫強,
女性乳腺看右手,手腕橫紋摸兩旁。
不平滑,有疙瘩,乳腺增生早預防,
食指指甲腦血管,凸稜明顯是硬化。
女性痛經和血塊,中指指根青筋暴,
生殖疾病最難查,男左女右記心上。
一、五臟之毒是什麼?
在中醫看來,我們體內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會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毒」,例如瘀血、痰濕、寒氣、食積、氣鬱、上火。這些毒素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加速五臟的衰老,然後由五臟供養的皮膚、筋骨、肌肉、神經也就跟著一起衰老了。雖然毒素深藏,但它們在身體表面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不同的樣貌代表毒素藏在哪裡,現在,我們要找出毒素的藏身處,盡快把它趕出身體。
二、如果肝臟有了毒素
1.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向下凹陷。中醫認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臟蓄積時,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
2.乳腺出現增生,經前乳腺的脹痛明顯增加。乳腺屬於肝經循行路線上的要塞,一旦肝經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隨即產生,尤其在經血即將排出時,會因氣血的充盛而變得脹痛明顯。
3.情緒容易抑鬱。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臟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4.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一畝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怎麼排毒更順暢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屬於幫助肝臟排毒的食物。
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壓肝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隻腳交替按壓。
4. 眼淚排毒法。相較於從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壽命更長,這不能不說和眼淚有關係。
已有了這個認識,而且也被西方醫學所證實。作為排泄液的淚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樣,裡面確實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難受時、委屈時、壓抑時就乾脆哭出來吧。對於那些「樂天派」,週末的午後看一部悲情的電影,讓淚水隨著情節流淌也是一種主動排毒方式。
三、如果心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舌頭潰瘍。中醫認為舌和心臟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潰瘍長在舌頭上,通常認為是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
2.額頭長痘。額頭是心臟管轄的一個屬地,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這個屬地也會沸騰,於是此起彼伏地出現很多痘痘。
3.失眠,心悸。心臟處於不停的工作中,當火毒停留於心而無法排除時,睡眠不會安穩。
4.胸悶或刺痛。心臟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車,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怎麼排毒更順暢
1.吃苦排毒。首推蓮子芯,它味苦,可以發散心火,雖然有寒性,但不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一向被認為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可以用蓮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葉或生甘草,能增強蓮子芯的排毒作用。
2.按壓心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3. 綠豆利尿排毒。綠豆可以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並排出心臟的毒素,但吃綠豆時要用液體的形式,例如綠豆漿或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文章網址:http://blog.xuite.net/roswita921105/021105/154511728
本篇感謝LEE媚兒分享
本頁面原文:2009031616372008 五月初 智利 柴滕火山(Chaiten Volcano) 噴發實況!
臉部長痘痘?中醫學告訴你哪裡出問題
根據中醫學的「四診心法」-左頰部肝、右頰部肺、額心頦腎、鼻脾部位,一般人可依長青春痘的位置,來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唷!
《額頭》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環有問題,可能是過於勞心傷神。這類的人脾氣較不好,常發生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應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睡眠要充足,並多喝水。
《鼻子》如果長在鼻樑,代表脊椎骨可能出現問題;如果是長在鼻頭處,可能是胃火大、消化系統異常;若痘痘出現在鼻頭兩側,就要檢視卵巢機能或生殖系統是否生病了。
《下巴》表示腎部功能受損或內分泌系統失調。如果女生容易在下巴周圍長痘痘的話,可能是月事不順所引起的。
《左邊臉頰》若是青春痘粉刺常出現在左邊臉頰,則可能是肝功能不順暢,如肝臟的分泌、解毒或造血等功能出了狀況。應保持心情的愉快,不要讓身體健康受到情緒的影響。
《右邊臉頰》若是青春痘粉刺常長在右邊臉頰的人,那就要注意是否是肺部功能失常了。肺部主掌人體的皮毛和呼吸系統,因此有些人一旦感冒,就容易在右臉頰猛冒痘痘。
另外長痘痘的原因:皮脂腺製造的皮脂,透過毛孔浮出肌膚表面。這是正常的皮脂流程,但是,一旦老化角質與污垢阻塞毛孔,皮脂就會慢慢在毛孔內堆積。痘痘之所以成為痘痘,就是因為分泌得太過於旺盛的皮脂腺,混合了灰塵與污垢所形成。
並不是洗臉次數多就代表乾淨了,洗臉的次數太多,反而會會刺激皮脂腺再接再厲分泌更多油脂。
防治:
1.睡眠充足
2.保持臉上乾淨無油光(吸油紙或面紙)
3.少吃太甜及太油、刺激性較高的食物
4.洗臉時做正確按摩動作(以中指及無名指由臉的中間往外畫圈)洗臉時間以1分鐘為宜,洗太久不好。
5.洗面乳要盡量沖乾淨,不要殘留在臉上
6.多喝開水
7.一天不可洗太多次臉,最好皆以與臉部溫度相當的溫水洗臉
8.不要常常摸痘痘,容易因手上細菌引起感染
上個星期我接受了東森新聞採訪,談談關於練瑜伽時,哪些姿勢比較容易受傷的問題。
PS:目前我在小巨蛋的go gym健身俱樂部教健身和瑜伽,同時也在公館的水悟空教適能瑜伽。若大家對於瑜伽或體適能有問題,也可以在這個部落格一起討論討論。
練瑜珈易受傷 復健門診增2成 (東森新聞報導內容)進入該新聞頁面後,請點選放映左上方的影片,即可看到新聞報導內容。
練瑜珈易受傷 復健門診增2成
(2009/07/19 22:49)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瑜伽已經成為現代人最夯的休閒活動之一,不僅能運動又能養身,但是最近有復健科的治療師發現,因為瑜伽傷害的門診病患突然增加兩成左右,其中更以肌肉酸痛最為嚴重,瑜伽教練就提出警告,由於很多人都想趕快將動作做到完美,卻往往超忽身體極限,很容易就因此受傷。
瑜伽動作中,像是有助於舒緩骨刺的「貓式」,通常會讓手腕膝蓋承受壓力進而造成發炎;此外,訓練平衡感的「樹式」,不慎將會有腳踝扭傷或小腿拉傷的風險;而最困難的就是強化核心肌群的「拱橋式」,則是因為全身緊繃太久,很容易造成肌肉酸痛以及手部挫傷。
復健科的門診治療師發現,最近練瑜伽拉傷,而前來就診的傷患比例高出兩成之多,病例的激增,讓治療師都嚇了一跳!專家建議,每個動作應量力而為,否則還沒健身,恐怕就得先進醫院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賴思豪、林奕勳)
做法:
仰臥,枕頭墊在臀部下方,雙腿豎起貼在墻上,保持2-5分鐘。
健身專家提示:
消除小腿水腫,血液充分向上半身回流,治療和預防靜脈曲張,可以很快感到有睡意。
資料來源---------台論
7個健身法讓你輕鬆變身易瘦的體質
天生不易胖的體質,其實就是新陳代謝較快,肌肉質量較高的健康的體質。
其實如果經常規律鍛煉,你也能變成長不胖的瘦人體質哦。
Step1:雙腿直立,挺胸收腹。兩手正握水瓶水平置於胸前,然後向上舉起,直到手向上完全伸直。靜止3-5秒鐘,再直臂慢慢放下還原。
Step2:兩腳自然開立下蹲成馬步,兩手握水瓶,下垂於身體兩側,然後直臂向側上方舉起,直到雙臂向上完全伸直,在齊肩和最高點都停留3-5秒。
Step3:兩足開立,向前屈體90度,兩手握水瓶手臂直垂肩下。
然後直臂從前平舉起啞鈴,直到與地面平行,靜止3-5秒鐘再還原。
Step4:兩腳自然開立下蹲成馬步,兩手反握水瓶,置於身側。然後將水瓶盡量往後上方抬起,靜止3-5秒鐘再還原。
Step5:坐在凳子上,小腿垂直地面,兩腳勾住水瓶,小腿與大腿成90度角。
然後伸直膝關節,使小腿向上挺直。靜止3-5秒鐘再還原。
Step6:俯臥於地或墊上,用腳踝夾住水瓶,然後盡力把小腿往後抬起到最高點,靜止3秒再還原。注意雙腿要一直保持並攏直立。
Step7:平臥在地上。兩膝彎屈,抬起小腿,勿使下降,兩手抱頭。
在保持小腿不下放的姿勢中,盡力把上體向前卷縮,盡力抬高。
小叮嚀:運動是要注意配合呼吸,在準備動作時深吸氣到完成動作時呼氣。每個動作根據個人體能來完成,水瓶重量可按照訓練的程度進行調整。
避免洗腎的秘方--傳出去功德無量
這秘方如果早25年收到,
也許我家孩子現在就不會怨歎:
人皆有母我獨無!
??
我家種荔枝50餘年,
取得荔枝核何其容易,居然不知是寶,
連自己的枕邊人也枉費14年歲月洗腎,
最終還是不支奉召回歸西天。
台灣洗腎的病友很多,
也許您身邊周圍就有人在洗腎,
如同作者所言死馬當活馬醫,
可能有願意試試的人,
拜託您把此方傳出,
度一人就等於救了一個家庭,功德無量!
謝謝傳出此秘方的所有有關人士,謝謝!
各大醫院差不多設有「血液透析室」,
裡頭布滿了各種大小粗細不一的管子,
這就是洗腎的場所,
將人體的血液經由靜脈通往機器,
將身體血液中的廢物、有害物質清除,
第一次被推進「血液透析室」,
那種心情是複雜中帶些恐慌與無奈。
會走到洗腎這條路,
主要是腎功能已經無法發揮,
導致尿液無法排除,
經過一段時間的導尿之後,
仍然未見起色,
不得不改採洗腎的方式解。
我腎功能之所以失效,
主要是由於長期糖尿病所造成的,
二十年的糖尿病史使得我對人生了無生趣,
有幾次真的想自我了斷,
然想到萬一我走了,
幾個小孩子未成家立業,
又想到如果我以自殺了此一生,
我的親人、朋友情何以堪,
自己患病雖然痛苦,
但如果我的逃避會帶給家人更大的痛苦,那麼,我還是病魔纏身而勇敢的走下去。
對於秘方,我有強烈的排斥感,
二十年來,我只聽從西醫的話,
期間雖有很多的親友提供偏方、秘方,
我一概敬謝不敏,
直到進了「洗腎室」似乎跟死神搏鬥,
我突然想通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死馬當活馬醫,
說不定真的有一絲希望。
第二次洗腎之後,小嬸的娘家來看我,
問我要不要服用秘方,
保證一定可以不用再洗腎了。
我當場表示願意試試看。
當天中午小嬸拎著一鍋腰子湯要我吃,
我分成二次把湯喝完,
第二天再喝一鍋(約一碗半)
同時吃了半個豬腰,
當天排尿就有了改善,
第三天本來還要洗腎,醫生看了之後,
表示暫時可以不必洗。
大約喝了一週左右的腰子湯,
結果醫生很驚奇地說,
腎功能已漸恢復,可以辦出院。
小嬸娘家的偏方是:
新鮮荔枝的種子七粒、
打碎後用紗布包紮,再買一副豬腰,
切成薄片、切除白筋洗淨後,
與荔枝種子同時放在大碗公內,
加上第二次洗米水兩婉,
一起放在電鍋中蒸,大約蒸半小時,
然後一次把湯喝完,就能奏效。
我個人洗腎拜此秘方才能提早免疫,
真是功德無量,
但願對同病相憐者有幫助。
本文引用自min0427 - 心肌梗塞症特效方
材料:
白背黑木耳(中藥)一兩
紅棗五個
老薑兩片
水五、六碗煮成兩碗
飯前空腹服下,每天服一次連續服最多二十六天
可完全治好
每年服用兩次作為清血保養身體
白背黑木耳是血管清道夫
此方經多方人士服用後並無副作用且花費不多
均贊不絕口,除心肌梗塞、頸動脈栓塞及輕微中風者
甚至周身酸痛等症狀一經嚐試後不適症狀立即消除
還覺得精神百倍、身輕如燕,周身酸痛也不翼而飛。
本文引用自su06wuwu - 心肌梗塞症特效方
◆原料:青江菜、乾木耳、胡蘿蔔、草菇、口蘑(白蘑菇)
◆做法:
(1)青江菜掰成一片片的洗淨,乾木耳用涼水泡開去蒂洗淨撕成小塊,草菇和口蘑用水焯(汆燙)一下切成厚片,胡蘿蔔切片,備用。
(2)起鍋熱少許油,先放入青江菜快速翻炒,用鹽、蘑菇精調味出鍋,如圖擺在盤底。
(3)另起鍋熱少許油,依次放入胡蘿蔔、木耳、口蘑、草菇,快速翻炒,也用鹽、蘑菇精調味,並勾薄芡出鍋,如圖盛到剛才擺好的青江菜上。
◆原料:乾猴頭菇、紅青尖椒、芹菜、乾辣椒
◆做法:
(1)乾猴頭菇用涼水泡至少3小時,撕成適當小塊,再用滾水焯一下可以去掉本身的苦澀味,撈出後用涼水過一下,擠乾水分。(上圖為泡好並撕成小塊的猴頭菇)
(2)將擠乾的猴頭菇用醬油、白胡椒粉、蘑菇精醃至入味,放入乾生粉(太白粉)拌勻後,倒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
(3)另起鍋熱油,依次放入乾辣椒、紅青尖椒片、芹菜段炒出香味,再倒入炸好的猴頭菇,翻炒後加入少許鹽、蘑菇精即可出鍋。
◆原料:包心菜(高麗菜)、金針菇、胡蘿蔔、竹筍
◆做法:
(1)整棵包心菜,先用小刀把中心的梗部挖掉,再整個放入滾水中,邊燙邊用筷子一層層剝去外層的葉子。燙軟後撈出,沖過涼水,再用菜刀把葉子白色較硬的部分切除,備用。(切下的邊角料可以做湯或炒菜)
(2)裏面餡料:將胡蘿蔔和竹筍切細絲,起油鍋燒熱,先倒入筍絲煸炒至水分乾,再加入金針菇和胡蘿蔔絲一起炒,用醬油、少許白糖、少量鹽、胡椒粉、蘑菇精調味炒勻。
(3)現在就可以包菜卷啦,如圖所示,一個個包好。
(4)吃前,將包好的菜卷蒸或是微波至熱,最後再淋上芡汁。
◆原料:青、紅尖椒、竹筍尖(專門取竹筍嫩的部分,其他部分由於吃起來比較老,另外放到青菜卷裏面)
◆做法:
(1)筍尖切片,青紅尖椒也切片。
(2)起鍋熱油,先放入筍片翻炒至略有金黃色,再放入尖椒,快速炒幾下,同時加入醬油、少量白糖、蘑菇精,再淋上少許水分,炒至色澤均勻即可。
◆原料:荷蘭豆(豌豆)、去皮的馬蹄(荸薺)、素鮮魷(魔芋製品)
◆做法:起鍋熱油,將所有原料一起倒入快速翻炒,最後用鹽、蘑菇精調味即可。
◆心得:
1.非常簡單,不過炒的過程中,可以淋上少許的水,以免炒焦。
2.另外由於荷蘭豆和馬蹄都比較容易熟,不需要炒太久的。
3.如果為了色澤更好看,出鍋前可以稍許勾芡。
◆原料:白豆乾、紅尖椒、西芹、胡蘿蔔
◆做法:
(1)超市買來的白豆乾切成絲。這次用的是滷過的,也可以用買來的直接切絲。
(2)其餘材料切成細絲。
(3)起鍋熱油,放入少許薑末爆香,再放入豆乾煸炒,炒至微黃色時再放入其他材料一起翻炒,最後用鹽、蘑菇精、少許醬油調味即可。放少許醬油是為了讓豆乾的顏色更好看一些。
◆原料:荷蘭豆(豌豆)、熟玉米粒、紅尖椒
◆做法:起鍋熱油,爆香薑絲,放入荷蘭豆翻炒幾下後,再倒入熟玉米粒和紅尖椒粒爆炒,加鹽、蘑菇精調味即可。
◆注意:
1.荷蘭豆不可以炒太久,顏色變綠後即可出鍋。
2.翻炒荷蘭豆時最好淋點水,這樣不易炒焦。
◆原料:香菇、金針菇、腐竹(豆皮)、木耳、烤麩、胡蘿蔔、白蘿蔔、薑末
◆做法:
(1)起鍋熱油,爆香薑末,先放入香菇、烤麩稍炒,再倒入砂煲。砂煲煲出來的香,如果沒有,直接在鍋裏煮也可以。
(2)將其他材料也倒入煲中,並加適量的水,以剛好蓋過材料為准。待水燒滾後,調小火慢慢燉20分鐘左右。最後加鹽、蘑菇精、少許醬油調味即可。
◆心得:這裏的材料可以靈活多變,比如多放幾種菇類,還可以加入油豆腐、麵筋等。
◆原料:大白菜、紅尖椒、薑末
◆做法:
(1)大白菜洗淨切片,紅尖椒切片。
(2)起鍋油熱後,先放入薑末和紅尖椒,然後倒入大白菜一起翻炒,再加少許鹽、糖、醬油、香醋、蘑菇精調味,最後勾芡出鍋。
◆心得:
1.白菜不要炒得太軟、太久。
2.醋溜白菜不是單純的酸,要加其他的調料中和陪襯,更能顯出醋的香味來。
◆原料:豆筋(麵腸)、土豆、青紅尖椒、薑
◆做法:
(1)豆筋用開水泡三個小時以上,泡軟後切斜塊備用。土豆削皮切片、青紅尖椒切塊。
(2)鍋加油燒熱,爆香薑末,加入豆筋煸炒後,再加入其他材料一同翻炒,加鹽、醬油、蘑菇精調味,即可出鍋。
◆心得:炒的過程中,如果怕炒焦,可加入少許水分,但此菜沒有湯汁,也不需要勾芡。
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八原則具體化為易記的每日食譜,就是每天應吃八個“一”:
(1)一杯牛奶;(2)一個雞蛋;(3)100克瘦肉類(含魚、蝦類、禽類);
(4)100克大豆及其制品(豆腐、枝竹、豆干、豆漿等);
(5)一個水果(糖尿病人可換成一個番茄或一個楊桃等);
(6)一斤蔬菜(蔬菜品種不要單調,綠、紅、黃、白色蔬菜品交替食用。);
(7)一斤左右主糧(肥胖者可調整為4—5兩);
(8)一升少鹽、油的清淡湯水(一般不用大骨熬湯)。
一些幼兒、青少年因生長發育的需要與食品質量、消化吸收能力相矛盾;一些中老年人因年齡增長、消化功能衰退、慢性病等原因的影響而長期難以達到“平衡飲食和合理營養”,造成維生素、有益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這種情況下可以從一些營養素及元素類制劑中獲得。如鈣、鐵、鋅、硒、維生素C、B族維生素、維生素A和D等。維生素C、E及B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硒等多種營養素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有專家認為,人體80%的疾病與免疫力有關。在呼吸道傳染病易發季節裡,除了做到一日三餐全面均衡適量外,還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一些加熱烹調時易丟失的維生素制劑,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制劑,以協助機體提高免疫能力。
特別需要提醒讀者的是:營養制劑的補充應在醫生、營養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失誤。例如維生素C是強的抗氧化營養素,也具有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但長期大劑量使用,不僅易形成腎結石,還會形成依賴性,突然停用可能會出現皮下、牙齦出血、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狀。
注意勞逸結合,平衡飲食,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及常量和微量元素劑制的同時結合體育活動,自我調控情緒等科學的生活方式現代人非常重要,它既可預防身體進入亞健康狀態,又可促進亞健康狀態向健康轉化。
xyz軟體帝國◆原料:大白菜、黑木耳、青紅尖椒、薑
◆做法:
(1)白菜洗淨切成片、木耳泡開後洗淨撕小塊、青紅尖椒切片。
(2)鍋加油燒熱,爆香薑末,加入豆瓣醬和青紅尖椒稍炒,再加入白菜和黑木耳,大火炒熟即可,鹽、蘑菇精調味,出鍋前勾少許芡。
◆原料:荷蘭豆、木耳、山藥(也可用馬蹄)、紅椒
◆做法:
(1)木耳用水泡開,洗淨,撕成小塊。山藥去皮切片。紅椒切塊。
(2)鍋裏油燒熱,先放入紅椒和山藥翻炒,再加入荷蘭豆和木耳再炒一下,用蘑菇精、鹽調味即可。
◆這個菜營養很全面,裏面有黑色的木耳、白色的山藥、綠色的荷蘭豆、紅色的菜椒。其中的山藥可以用爽口的馬蹄代替。
◆原料:冬瓜、梅乾菜
◆做法:
(1)把冬瓜切厚片煎至表面金黃備用。
(2)梅乾菜用水泡開,擠乾水分後用油炒香,加少許醬油、蘑菇精調味。
(3)最後把煎好的冬瓜擺在一個較深的盤子裏,將梅乾菜倒在冬瓜上面,蒸20分鐘。
(4)蒸好後,將盤子倒扣過來,多餘的汁倒入鍋裏勾少許芡淋到冬瓜表面即可。
◆原料:兩條茄子、青紅尖椒各一條
◆調味料:豆瓣醬、薑末、番茄醬、白糖、香醋、蘑菇精
◆做法:
(1)茄子切成長條,用油炸過。青紅尖椒切成片備用。
(2)起鍋,少許油燒熱,先爆香薑末,依次加入2小匙豆瓣醬、尖椒、醬油和少許番茄醬翻炒,再加入1小碗水和適量的糖、醋、蘑菇精煮滾,嘗嘗味道是否適口。最後倒入炸好的茄子燒1-2分鐘,勾芡出鍋。◆心得:
1.先調味再放茄子,因為茄子煮的時間不能長,否則會變暗色,不漂亮。
2.放少量番茄醬,一是調味,二是增加茄子的色澤。
3.魚香味一般不好掌握,鹹甜酸辣味都有,需要多嘗試幾次才能調出好的口味。
◆原料:豆腐、萵苣、薑末
◆做法:
(1)豆腐切方塊,用少量油煎成金黃色備用。萵苣切成滾刀塊,葉子切段。
(2)起鍋爆香薑末,加入萵苣塊翻炒後,再加入豆腐,用鹽、蘑菇精調味,最後加入萵苣葉翻炒幾下後即可出鍋。
◆原料:嫩豆腐、豆瓣醬、薑末、花椒油
◆做法:
(1)嫩豆腐切方丁
(2)起鍋,一湯匙油燒熱,爆香薑末,倒入豆瓣醬,翻炒,加入少許醬油,再加一小碗水。
(3)放入豆腐丁,燒3-5分鐘,加入蘑菇精、花椒油,勾芡出鍋。
◆心得:
1.如果喜歡重麻辣口味的,可以在裝碟後淋上辣椒油、撒上花椒粉。
2.此道菜的關鍵需要好的豆瓣醬,味道就會不錯。
◆原料:豆腐乾
◆做法:
(1)豆腐乾放在大碗中,倒入醬油、白糖、辣椒粉、孜然粉、蘑菇精拌勻後醃一會兒入味。
(2)將醃好的豆腐乾並排放在微波專用盤裏,微波三分鐘,取出,翻另一面,再微波三分鐘即可。
◆心得:
1.醃豆腐乾時,可以在面上劃幾刀,會更入味。
2.可根據自己喜好掌握微波的時間,時間越久,越有嚼頭。
3.這道菜當小吃,或配白粥都極好。
◆原料:千張(豆皮)、黑木耳、芥蘭葉、薑絲
◆做法:
(1)千張(豆皮)洗淨切細絲,並用開水焯(汆燙)一下即撈出,不要時間過長,再過涼水備用。
(2)木耳事先用涼水浸泡,摘淨根部,洗淨後撕成小朵。芥蘭葉切小段。
(3)油熱後,爆香薑絲,放入木耳翻炒,再放入芥蘭葉再炒幾下後最後放入千張絲(因為千張已燙過),加入鹽、蘑菇精調味即可。
◆原料:老豆腐、豌豆、紅椒、薑
◆做法:
(1)老豆腐切塊,用油煎黃待用。
(2)豌豆用水煮熟待用,小紅椒切丁。
(3)油熱,爆香薑,再放入紅椒丁、煎好的豆腐和豌豆,加半碗水,加鹽、醬油、咖哩粉、麻辣粉、蘑菇精,燜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原料:新鮮芹菜葉、麵粉
◆做法:
(1)芹菜葉洗淨,撒入適量乾麵粉拌勻。
(2)上鍋蒸7-8分鐘,取出放涼。
(3)加入適量醬油、鹽、蘑菇精、香醋、熟油拌勻即可。
◆心得:
1.芹菜葉洗好後要趁葉面還有水分就立即裹麵粉,否則麵粉不易裹上。
2.乾麵粉的用量以剛好裹住芹菜葉面為佳。如果表面的麵粉過少,蒸出的葉子容易縮水。
3.此做法還可用其他菜葉代替,如茼蒿葉、香椿葉等其他蔬菜葉。
◆原料:白花椰菜、咖哩粉
◆做法:
(1)白花椰菜用刀切成小朵,鹽水浸泡後洗淨,用滾水汆燙,浸入涼水中片刻,撈出,瀝乾水分。
(2)起鍋熱油,爆香薑末,放入適量咖哩粉炒勻,加少許水,並用鹽、蘑菇精調味,勾芡後,倒入汆燙過的白花椰菜,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原料:小黃瓜兩條、小番茄(聖女)十個、生玉米粒適量、生花生米適量、新鮮香菇三朵、大豆蛋白八片
◆做法:
(1)將以上材料全部冼淨。黃瓜切成斜片;小番茄一分為二;新鮮香菇切條;大豆蛋白切小塊;薑切絲。
(2)把生花生米、香菇、大豆蛋白用油炸一下,瀝乾油備用。
(3)取一碟子,將黃瓜、小番茄依次擺個漂亮的造型(圖例僅供參考,可自由創造發揮),多餘的黃瓜和小番茄也可利用,切粒備用。
(4)起鍋熱油,爆香薑絲,倒入玉米粒翻炒,加入少許水煮兩分鐘,再依次放入香菇、花生米、大豆蛋白、黃瓜粒和小番茄粒繼續翻炒,用鹽、蘑菇精、少許白糖調味,最後勾薄芡,倒在剛才擺好黃瓜和小番茄的中間即可。
◆原料:竹筍(選嫩的部分)、菜椒
◆做法:
(1)使用袋裝竹筍,開袋後用水浸泡一、二個小時後洗淨,若是新鮮竹筍就可洗淨直接用,選前面嫩的部分切成薄片;菜椒切成塊狀。
(2)起鍋熱油,油略多些,倒入筍尖煸炒,邊煸邊淋些水,待筍煸至七、八成熟時,倒入醬油、白糖、蘑菇精調味,並放入菜椒,略炒後即可出鍋。
◆原料:冬瓜、野山椒、素蠔油
◆做法:
(1)冬瓜切厚片,整齊地擺入盤中。野山椒洗淨後用刀在表面劃幾道口子。
(2)起鍋熱少許油,爆香薑末、野山椒,並加少許水、鹽、蘑菇精、白糖調味,煮滾後將調味汁澆在冬瓜表面上,放入蒸鍋蒸5-10分鐘,取出後倒出盤中多餘的水分。
(3)另起鍋熱少許油,倒入約兩大匙素蠔油,略燒後,用生粉勾薄芡,最後將蠔油芡汁淋在冬瓜上即可。
◆心得:
1.冬瓜不用去皮,否則蒸出來的容易爛。
2.冬瓜蒸完後,一定要瀝乾盤中的水分。
◆原料:豆腐一塊、紫菜三張、馬蹄(荸薺)10個、香菇五、六朵、小菠菜
◆做法:
(1)豆腐用鹽水煮10分鐘,撈出瀝乾水,搗碎,用乾淨紗布擠乾水。紫菜剪碎。
(2)馬蹄去皮,香菇洗淨,兩樣切碎粒,一起入油鍋炒香備用。
(3)將上述四種材料與少量麵粉混合攪拌均勻,並用鹽、胡椒粉調味,用手捏成一個個圓球,外面均勻滾上生粉,放置10分鐘。
(4)放入油鍋,用中火炸至金黃色,撈出。另外小菠菜洗淨後放入油鍋中略炸即刻撈出,鋪在碟子上,將炸好的蔬菜球放在菠菜上即可。
(5)可根據個人口味搭配椒鹽或番茄醬。
◆心得:
1.蔬菜球沾生粉後不能馬上入鍋油炸,否則生粉會掉光。
2.菠菜和豆腐儘量不一起吃,可以換成其他蔬菜,如豆苗等。
3.要想味道好吃,紫菜多放一些,馬蹄一定要用。
◆原料:新鮮茭白(如圖)、玉米、豌豆、番茄醬
◆做法:
(1)茭白剝皮,洗淨,斜切成厚片;玉米煮熟剝粒。
(2)起鍋熱油,爆香薑片,倒入茭白、豌豆、玉米粒翻炒(隨時淋少許水,以免茭白炒焦變黑)。
(3)茭白七、八成熟時,倒入適量番茄醬,加少許水、鹽、白糖、蘑菇精,快速翻炒至番茄汁均勻裹上茭白後,即可出鍋。
◆原料:白豆腐乾、番茄、綠菜椒
◆做法:
(1)白豆腐乾洗淨,切成薄片,番茄、綠菜椒切成塊。
(2)起鍋熱油,爆香薑絲,放入白豆腐乾,煎至兩面金黃色,再放入綠菜椒,加少許清水翻炒,最後放入番茄,加鹽、蘑菇精調味,即可出鍋。
◆原料:紫菜(海苔)、土豆、熟白芝麻
◆做法:
(1)將土豆煮熟後,去皮,搗成土豆泥,加鹽攪拌勻。
(2)將整張海苔剪成同等大小的數張。
(3)將土豆泥用匙鋪在海苔上,在上面再鋪一張海苔。
(4)平底鍋熱油,放入薯餅,兩面煎至金黃色。
(5)另起鍋放少許油,倒入適量的素蠔油攪勻,然後勾芡至濃稠,淋在煎好的薯餅上,撒上熟白芝麻即可。
◆心得:
還有另一種方法:也可以將整張海苔一分二,在一張上鋪土豆泥,並用另一張蓋在上面,放入平底鍋中煎,出鍋後,再切成均勻大小的薯餅,並淋上素蠔油汁和熟芝麻。因為紫菜遇熱會縮小,所以用這種方法做出來會更漂亮均勻。
◆原料:白木耳、黑木耳、新鮮香菇、草菇、荷蘭豆、胡蘿蔔、百合
◆做法:
(1)白、黑木耳用水浸透,滾水煮1分鐘,洗淨切塊。
(2)香菇、草菇、胡蘿蔔洗淨切片。
(3)起鍋熱油,爆香薑末,放入荷蘭豆、胡蘿蔔、白木耳、黑木耳用中火炒片刻。
(4)加入新鮮香菇、草菇、百合炒勻,放鹽、蘑菇精調味,即可。
◆提醒:不宜同時進食的食物
1.豆腐與茭白、竹筍、蔥同吃易患結石。
2.豆腐與蜂蜜同吃易腹瀉。
3.豆腐不宜與菠菜同吃,但如果將菠菜用滾水汆燙1分鐘,由於菠菜所含草酸極易溶於水,如此可以避免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的沉澱。
◆原料:油豆泡100克、芹菜100克、紅椒1個、乾香菇2朵、生薑少許。
◆做法:
(1)芹菜洗淨、切小段;紅椒洗淨、切小段;油豆泡對切成兩半;香菇泡軟、切絲;生薑切絲。
(2)用少許熱油爆香芹菜、紅椒,並盛出。
(3)用熱油先炒香菇絲、薑絲,起香味後加入1小匙糖,同時放入油豆泡快速翻炒,再加生抽(醬油)3小匙、清水1杯(可用泡香菇的水),燒入味。
(4)加入先前爆香的芹菜、紅椒,快速拌勻,同時加入鹽,勾芡即可。
◆原料:東北木耳、香菜
◆做法:
(1)選好的東北木耳用涼水泡開洗淨,再用涼開水清洗一遍,然後焯(汆燙)一下;香菜洗淨切段。
(2)將所有材料放入大碗內,加入鹽、生抽、蘑菇精、少許辣椒油、香油拌勻即可。
◆備註:如果需要配顏色,可以加少量紅辣椒絲或者胡蘿蔔絲;不吃辣的就不用加辣椒油。
◆原料:西芹、百合、腰果、枸杞
◆做法:
(1)西芹洗淨削皮,切成菱形塊;百合掰開洗淨;腰果用油炸熟備用。
(2)起鍋燒水,水滾後加入西芹、枸杞,燒燙即可撈出備用;另起鍋熱油少許,倒入西芹、百合、枸杞,加鹽、蘑菇精、少許水,翻炒幾下,用少許水澱粉勾芡,淋上幾滴香油即可。
◆原料:大白菜葉、西生菜、紫包菜、聖女果、十香菜(或薄荷)、黃紅彩椒
◆做法:
(1)將大白菜葉、西生菜、紫包菜、黃紅彩椒洗淨切成片,聖女果對半切開,薄荷葉洗淨備用。
(2)將所有材料放入大碗內,加入鹽、蘑菇精、香油、少量白醋、白糖拌勻即可。
◆備註:此菜拌好立即享用,不宜久放,出水就不好吃了。
◆原料:草菇、熟玉米粒、青紅椒
◆做法:
(1)草菇洗淨,劃十字口,用滾水加少許鹽燙熟,瀝乾水分,裝盤。
(2)燒鍋下油,爆香薑末,放入熟玉米粒、青紅椒粒翻炒,加少許水,調鹽、蘑菇精、糖,燒開後勾芡,澆在草菇中間即可。
◆原料:香菇數朵(選厚的、大小均勻的)、鹽水豆腐一小塊、大豆蛋白、韭黃(或豌豆苗)、紅椒。
◆做法:
(1)鹽水豆腐用滾水煮1分鐘,撈出待涼後搗成泥,加入太白粉、鹽、蘑菇精拌勻,備用。
(2)大豆蛋白用水泡軟,擠乾水分,切小粒;韭黃洗淨切碎。熱鍋下油,爆香薑末,放入紅椒粒、大豆蛋白粒和韭黃一起翻炒調味,盛出備用。
(3)香菇去蒂洗淨,黑色一面劃"米"字,用滾水加少許鹽、油煮2分鐘,撈出瀝乾水分,放在盤中(白色面朝上),裏面均勻抹上太白粉,再放入豆腐泥(第1步)和炒好的菜(第2步)。
(4)另取韭黃、紅椒切成長段。鍋中放少許油,爆香薑末,加入適量清水煮滾,調味、加韭黃、紅椒燒開,倒入香菇碗內,最後撒上香菜。
◆原料:茼蒿、白豆乾
◆做法:
(1)茼蒿洗淨,用滾水焯(放入滾水中要即刻撈出),浸入冷開水中過涼,撈出,擠乾水分,切末。
(2)白豆乾切末,和茼蒿一起裝入大碗中,用鹽、香醋、糖、蘑菇精、麻油調味拌勻即可。喜歡辣味的還可加點辣子油。
◆提示:其中可加些切成丁的熟竹筍會更好味。這道菜清香鮮美,茼蒿用水焯(汆燙)過異味會減少。
◆原料:土豆、紅尖椒、香菜
◆做法:
(1)土豆去皮洗淨切成絲,放入滾水中焯(汆燙)至斷生(八分熟),撈出,放入涼開水中過涼,瀝乾水分。
(2)紅尖椒切絲、香菜切末。
(3)土豆絲拌入鹽、醋、蘑菇精、尖椒絲和香菜末,拌勻即可。
◆原料:豇豆(豆角、長豆角)、紅尖椒
◆做法:
(1)豇豆洗淨,切成寸段,水滾後放入豇角,待色澤變翠綠後撈出過涼水,瀝乾水分。
(2)紅尖椒切絲,放入豇角、鹽、醋、糖、香油、蘑菇精、薑末一起拌勻即可。
◆原料:新鮮海帶絲一把、乾腐竹(豆皮)一條、胡蘿蔔一小塊
◆做法:
(1)乾腐竹用水泡軟切段,新鮮海帶絲洗淨切段,把兩者分別放入滾水中燙一下,撈出晾涼;胡蘿蔔切絲。
(2)將腐竹、海帶絲、胡蘿蔔絲放入碗中,加鹽、醋、蘑菇精、香油拌勻即可。如果喜歡,還可以放少許芥末和芝麻醬。
◆原料:紫椰菜、乾粉絲、黃瓜、胡蘿蔔
◆做法:
(1)乾粉絲用滾水浸泡10分鐘左右至軟;紫椰菜、黃瓜、胡蘿蔔洗淨切絲。
(2)將所有材料倒入一大碗中,用鹽、白糖、香醋、蘑菇精、麻油調味,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