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等待別人來向你說「對不起」嗎?

作者:楊錦波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不免會遭到他人的言辭攻擊,身體傷害,或者欺矇背離,使我們悲憤交加,心懷怨恨,不報不快。這些內心的創傷如果沒有康復,往往會長年累積,儲存在潛意識裡,不自覺的耗損我們的心智,令我們感到慍怒不悅。在家族裡未化解的怨恨,往往會導致親人反目成仇,家庭分崩離析。


有一位越戰榮民,曾經被關到勞改營,飽受凌辱虐待。事隔多年,每次談起,他總會厲聲的告訴朋友:「我絕不原諒我的敵人!」朋友對他說:「那你的心仍被囚禁在他們的監牢裡!」心懷怨恨有如自囚牢獄,非但無濟於事,反而有害身心。當您在咬牙切齒之際,侵害您的人可能正在夏威夷渡假。




寬恕別人等於善待自己,它是一種放下,不再肩負過去的重擔;它是一種釋放,不再承受內心的煎熬;它是一種理智的面對,不再期盼有一個完美的過去;它是個人自由的選擇,不必倚賴他人的道歉。


它不代表對傷害行為的認可,您可以立誓不再與此人交往,也可以堅決不許傷害重複發生。如果有必要採取法律途徑,我們要從慈悲心著眼,不要心存報復。



研究報告指出:寬恕他人可以增進自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並能降低憂鬱焦慮等症狀。寬恕是復原必經的艱辛過程,需要經歷療傷的疼痛。每個人的心路歷程各有不同,受傷程度越重,其艱難度就越大。我們可以就輕度的事件來開始原諒,等到時機成熟,就可以擴大寬恕的範圍。


龍菲婁說:「如果我們可以閱讀敵人的秘辛,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內心都隱藏著無比的心酸與痛苦,足以化解我們的敵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也都曾經情緒失控,對人發怒;曾經背棄他人,過失傷人;曾經愧疚自責,央求寬恕。換個立場想,可以使我們易於寬容待人。



培養寬恕心不僅有助於創傷的復原,並且也是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達賴喇嘛勉勵我們要把傷害我們的人當為難得的恩師。在走出傷痛,寬恕他人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傷痛的深層意義,變得更具同理心,更能包容他人。原諒親人甚至可以促成破鏡重圓。


讓我們來作個練習。把心情靜下來,將雙眼輕闔,由心窩來吐納。撫著內心的傷痛,讓過去受傷的記憶浮現。仔細的來感受疼痛,將情緒釋放。在內心重複以下的字句:「我曾經有心或無意的傷害到他人,我知錯了,我祈求您的原諒!」「我曾經受到他人有心或無意的傷害,現在我可以諒解您的處境了,我願放下懷抱以久的怨恨,我寬恕您!我寬恕您!」繼續重複這些字句,直到內心感到舒暢。


(本文作者為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quyatCiYHxY4L2cpnnB4iEV7pn8-/article?mid=522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