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命運的第一個關鍵要領是~要針對「人氣五衰」的現象,直接來做一些改善與調整。

 比如說,既然都已經有發覺到自己時常會心神不寧了,就要即時的提醒自己說~要放鬆情緒、鬆坦身心,即時的多多念佛與拜佛,這可以幫助人們來轉化掉心神不寧的衰相。


 


 人在運勢比較衰弱的階段,心神總是會顯得坐立難安而無法寧靜,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要主動的讓自己可以即時的沉得住氣而安定下來。


 既然說,已經有警覺到~看不順眼的人情事物好像是愈來愈多了,那麼,就不要再那麼習慣的讓那一些相對的習氣再持續的延燒下去了。最好是多多的生起「包容心」和「讚美」,即使是勉強,也要勉強起來。


 


 請大家記得,你心中那一些不順眼的感覺,並不會因為你的「批評」而就會讓你得到釋放的結果喔。就好比說,你心中的怨恨,並不會因為你已經得到了報仇,然後怨恨之火就會平息下來喔,不會的!


 還有,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就請多努力去追求善知識和自己之間的共同結論,我說的是善知識喔。只是說,很奇怪的是~人們在運勢比較衰弱的時候,就很自然的會不喜歡和別人去交流與溝通﹔而對於真實的好話呢,也往往會很自動的就吸收不進去就是了。我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說:「良藥苦口」,我就不必再多作說明了。


 


 在「人氣五衰」的第四個衰相裡面,有提到了身體虛弱的三種現象~ ◎不喜歡活動。 ◎在靜態時,呆滯無神;在動態中,又會散亂不安。 ◎在身體裏面,常會感受到有一種凝聚的壓力存在著,火氣大,容易發怒,心情也很容易就會不好起來。


 


 這三點都是「身體虛弱」的現象,自己既然都已經有發覺到了,就不妨去看一看醫生、吃一吃藥。如果說~導致「虛弱」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心理方面的問題,那麼,就應該主動一點的去尋求善知識的開解,或是去找心理醫生來諮商一下也可以。甚至說,假設是屬於腦神經系統出現障礙的話,去看一看「精神科」也並沒有什麼不好。


 


 希望呢~佛門和佛教徒們還是要多多的尊重現代醫學的功能與功德,如果並不是相當特別的狀況,最好還是不要隨隨便便的就推入「談靈弄異」的方向去。更何況說,一般人的「心理」變化,有時候仍然會受到「生理」狀態的牽制與影響。所以,還是要多留意生理上的調養與治療。一旦有出現了明顯的虛弱狀態時,就應該要多多的尊重著現代醫學的功能。


 


 既然都有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明顯的虛弱現象了,那麼,除了要好好的療養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提醒自己:直接的就要把自己給活動起來。多多的運動運動,儘量的多多微笑,能夠笑出聲音則更好。要記得喔~即使是處在困逆的境界之中,依然能夠以笑容來佈施給眾生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堅強喔。


 


 轉化命運的第一個關鍵要領,就是要設法來轉化掉「人氣五衰」的現象,在前面,我們已經有提過了四個現象的轉化要領了,接著,就再來談一談第五個項目~


 


 談到第五項,對於眷屬、或是五倫關係的情感,你如果有發現說~好像是漸漸的有越來越疏離的感覺時,你就要從內心裏面,主動的生起溫暖與包容的心力。尤其是在家庭眷屬的這一方面,更應該先站在「感性」的基礎上來周圓,而不要一直落在「是非對錯」的理性爭執中。


 


 在這裏,我只能向大家強調說~眷屬的緣起,原本是緣自於「感性或感情」的因素而結合;所以大家應該是要一起來相愛的、一起來互相協助的,而不要以相互對抗的態度來互相傷害。


 


 想要利用任何相互對抗的方式去處理你的眷屬關係,通常都會得到吃力不討好的結果,這是顯而易見的人生經驗吧!畢竟呢?家庭眷屬的緣起,它基本的成因,就是源自於「情感與感性」的由來﹔所以,除了溫暖、包容與關懷的「感性處理」之外,仍然還是要站在溫暖、包容與關懷的立場去調和。我這樣子的來講給大家聽,意思並不是說~在家庭眷屬的關係就可以不要談「理性」的是非對錯﹔我的意思是說:「對於家庭眷屬的問題,在處理彼此的衝突時,仍然是要先站在感情與感性的基礎上,然後再去談理性上的是非對錯。」


 


 總而言之,以眷屬的關係來說,利用了任何脫離於溫暖、包容與關懷的方法來處理,確實是都沒有好處的。請大家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耍起個性而造成相互的對抗與傷害,也不要一直把情緒都放在「誰對不起你」的怨嘆上面才好。


 


 以上所說的,就是轉化命運的第一個關鍵要領,這是相當基本的轉化要領。在這裏,請大家容許我來囉嗦一下,很奇怪的是~人們如果在正處於運勢不好的時候,他對於「人氣五衰」的現象,都反而會不知不覺的執著得很自然、很習慣喔。所以,在命運的自覺與轉化過程中,大家都必須「逆流而上」,並且,堅強一點、勉強一點,然後才能夠免於「順流而下」而得到了成功的轉化喔。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y_7yKx.FFRnny4kDFjn2WtPbJA--/article?mid=24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e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